320-330(5 / 36)

年年过,昔日的红衣少年一定已经成长为高大英俊的男人,跟少年时候样貌会有变化,但是,这跟她想象中的差别也太大了。

凯瑟琳是彼得皇帝的外孙侄女。

彼得皇帝的弱智哥哥伊凡五世和鄂罗斯贵族之女一共生了五个女儿,第一、第二女早夭,第三女名叫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

这位鄂罗斯罗曼诺夫王室公主,嫁给了普鲁士王国梅克伦堡公国的大公卡尔-奥利波德,并生下两女,长女就是凯瑟琳。

论理,凯瑟琳是大公之女,她应该被叫做凯瑟琳公主,但是,此次出使大清,普鲁士王国派遣了自己的使团,并不包括这位公主。

而凯瑟琳公主又很想来中国,她就拜托了伊凡,让她能够加入鄂罗斯使团,一起来中国。

凯瑟琳继承了母亲叶卡捷琳娜在鄂罗斯的身份,被叔祖父彼得皇帝授予伯爵爵位。所以,此次明面上,报给大清理藩院的名号就是凯瑟琳女伯爵。

凯瑟琳为什么主动提出来中国?

因为向往。

凯瑟琳的老师约翰,被中国的康熙皇帝授予了男爵爵位,曾经协助大公德亨进行橡胶化学实验,制造出了橡胶轮胎。

后来,德亨去了黑龙江和西伯利亚,曾经邀请约翰通行,并保证在黑龙江给他建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实验室,可以让他尽情进行化学研究。

但在大清已经待够了的约翰准备回自己的母国普鲁士,德亨也没难为他,赋予他足够的身份和金银,并派遣了一队卫兵亲送至莫斯科,再由范毓馪派遣商队护送,让他风光回普鲁士王国。

回到普鲁士王国之后,约翰并没有受到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重用。

因为,这位才上位没几年的“士兵国王”,极度的重视并扩张军队。虽然在全国内推行小学义务教育,但鄙视学问,并在国内禁止法国文学、音乐和拉丁文。

所以,约翰并没有取得他想象中的国王荣誉和国人的吹捧。

无奈之下,他应聘成为了梅克伦堡公国大公卡尔-奥利波德家的家庭教师,教导他的两个女儿拉丁文和东方音乐。

国王可以将国内所有男丁拉去军队做士兵,但并不能让国内的淑女教育荒芜,她们还担任着和周围诸国王室的联姻任务。

你总不能让法国、或者英国、或者鄂罗斯的王后、公爵夫人,是个只懂得像个粗鲁的士兵一样听从命令,而不是会多种语言、会音乐、会为自己的丈夫主持舞会的贵夫人吧?

奥利波德大公有两个女儿,他迫切需要在国王的政令下,为自己的女儿寻一个行止优雅、博学多才、眼界开阔的家庭教师。

成为凯瑟琳和安娜(奥利波德大公的另一个女儿,鄂罗斯皇帝伊凡六世的母亲)的家庭教师后,约翰不仅教给两个学生需要学的拉丁语和音乐,他还详细、丰富的讲述了他的中国行,尤其是他受雇的大公德亨的人品和样貌,以及他从德亨大公这里受到的超乎非凡的优越待遇。

这些讲述中,固然有吹捧的成分,但大多数事实却是真的。关于东方,约翰说的这些,真的不是靠想象就能说的这么具体清楚的。

这让凯瑟琳和安娜,以及奥利波德大公对这位远在东方的大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能够娶到伊凡五世的女儿做妻子,奥利波德大公和鄂罗斯贵族、尤其是议会成员是有相当紧密的联系,这也是获得他国政治动向的一种途径,于是,鄂罗斯和东方越发紧密的联系,奥利波德大公是知情,并且想参与进来,分一杯羹的。

当伊凡受邀请拜访奥利波德公堡时,奥利波德大公请约翰作陪,两个自认的“中国通”果然聊的很投机,并且,伊凡给自己府上写信,让仆从送来了德亨的画像。

约翰自己也是会画两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