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
“咳咳。”坐两人前面的胤祹轻咳一声,提醒两人声音太大了。毕竟地方小,一丁点声音都显的很大。
康熙帝问其他人:“你们怎么看?”
众人只相互对视,并无开口之意。
康熙帝笑道:“只是闲话而已,何不畅所欲言?李光地,你先说。”
李光地先起身拱了拱手,以做臣礼,康熙帝压压手,让他坐下说,李光地坐下,才道:“皇上,臣附议德国公方才之语”见德亨在对面,从胤祹和胤礻我脑袋间隙里跟他作揖,就赶忙回了一个揖,继续道:“陈公所言,实乃谋心保皇之良策,只是,臣另有一言,可做补充。”
康熙帝感兴趣道:“快快说来。”
李光地:“刊印名目不能再叫《永乐大典》,需改换我朝名目才可,届时,还要请皇上赐名。”
康熙帝抚掌笑道:“此亦为老成之言矣。”
李光地起身再躬腰一礼,谢皇上夸奖。
坐下时,状似无意的和坐他上首的陈廷敬对视一眼,又自然的转开眼睛。
不管以何名目,所有的退让,都是让这部尘封的大典成功问世,不仅要问世,还要郑重其事、轰轰烈烈的问世。
为此,他不介意为新朝书褒赞之语、拍马屁之言,将当朝皇帝拍舒服喽。
康熙帝再问道:“其他人呢?”
揆叙道:“皇上,臣有不同看法。”
康熙帝道:“快说。”
揆叙道:“《永乐大典》成书于永乐朝,里面不乏赞扬前明之言辞,至我朝,如何能原封不动的直接刊印。臣建议,组织翰林院学官,重新编纂新典,此大典,方可为我皇所用。”
康熙帝眼睛大亮,笑道:“爱卿此言,甚好,甚妙”
德亨心下一沉,看着揆叙的目光都快凝化成刀子了。
揆叙后背一凉,奇怪四望,并未觉有意,便不在意了。
接下来,康熙帝又问了几个老臣的意见,除了揆叙,其他都是泛泛附议之言,算是给《永乐大典》的问世铺垫了一个基调。
可以刊印,但必须符合康熙朝的意识形态才行。
【作者有话说】
宝子们,新年快乐哦这个不是存稿君嘻嘻
本来今天要早更的,但是呢,我在读李不白所著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之《大航海时代》,太有意思了,看的我根本停不下来,所以,更新晚了真心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去读一读这本书,真的很涨知识哦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自己率先去做并且不辞劳苦。”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
第 225 章
既然已经确定重新编纂大典的基调了, 那么,谁做修纂总裁呢?
不是正在茶话会吗,气氛一时非常融洽康熙帝以为的康熙帝决定民主一回, 让大家推荐一位总裁出来。
推荐谁都行,票多者得。
没错,大家人手一张小纸条,施行记名投票。
就跟康熙四十七年那次立新皇太子一样, 当时德亨故意拖延着在塞外不愿意回来,没有赶上当时盛况,现在,倒是让他赶上一回。
德亨第一个想些的人就是陈廷敬,但是,看一眼对面一脸病气的陈廷敬,又将首要人选给按了下去。
若是陈廷敬晚生十年,或者身子骨再强健一些, 德亨一定会想法子促成他为新大典总裁之事。
但修纂新大典, 不仅需要深厚的学识,更需要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
修纂大典目的是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