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29 / 37)

连藏书问世的基本规矩都不懂,或者他们懂,只是不在乎而已。

德亨不是对这群所谓的读书人有意见,是对他们的自私自利只顾着满足自己的私心有意见。

“嘻嘻”

“罗布藏衮布,你嘻笑什么?”康熙帝问他。

罗布藏衮布躬身回禀道:“回皇上,奴才头一次见这些平日里眼睛长在头顶、动不动就用‘天下读书人’压人的学士”说到“学士”二字,他故意加重了语气,“不顾斯文扫地,如抢一样往前冲,是以觉着好笑,就笑了两声。皇上恕罪。”

抢什么,他忽略过去了,没说出来,但却让所有往里面挤的学士们老脸发热起来。

气的!

德亨看了罗布藏衮布一眼,怀疑这位蒙古外甥,平时没少受这些翰林院官员的白眼和甩袖,所以现在,趁机报复来了。

“呵呵”阿尔松阿也莞尔,道:“皇上,奴才在皇史宬殿里找了好几天书,所以知晓里面,其实早已书立成林,只够一人独行在缝隙中,如眼前这些人急切的性子,的确是不适合进入。德公爷并不是有意为难这些读书人,只是爱惜里面藏书而已,而且,这些翰林说话的态度奴才并不予评,不过,让人听了火大是真的,还请皇上明鉴。”

这群翰林官员什么样,康熙帝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他早就习惯了,以往也将之当做是读书人的傲骨和狷狂,现在,被德亨抢白过去,见到他们这幅有苦不敢言的样子,顿觉索然无味。

若真有傲骨,若真的有狷狂不羁之士,此时就应该顶撞回来,一副憋憋屈屈不敢言的样子算什么?

康熙帝挥挥手,不悦道:“你们就在外等着吧。”

有一老翰林顿时急了,道:“皇上,那旷世典籍”

康熙帝回首冷视他们,道:“朕让你们等着,你们等着就是了,若再有异议,立即驱逐。”

众翰林皆俯首。

康熙帝等了一瞬,终未等到以首抢地鸣志之人,只好一甩袖子,进入了皇史宬残藏书大殿。

【作者有话说】

今日更新

德亨并不是对读书人有意见,只是,能在清朝前期读书考科举并上位的,确实有很多的奴颜媚骨,德亨看不起的是这些人,像是名臣张英、陈廷敬、李光地这样真正靠自己本事做上来的汉臣,德亨是很敬重的

从现在开始,德亨身边会凝聚大量的汉人,但并不是这些所谓的读书人,算是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吧,靠写八股文考上来的读书人,人品和才能上,真的不好甄别

今天晚上年终聚会,更新的少了,明天开始就真的放假了,看我明天睡到什么时候自然醒,然后看能否加更吧嘻嘻

PS:大家写的催更诗真有意思,这样好了,写一首催更诗,我加更一章,在营养液上面累加好了,重申一遍,营养液加更我一直没忘记,年后会补上来哦

第 219 章

康熙皇帝亲自证明, 要想在皇史宬内找到像是《永乐大典》、《太平广记》散轶孤本这样的旷世奇书,不仅需要充沛的精力、过人的体力,还要有一定的运气。

总之, 康熙帝在德亨的指引下,亲眼看过盛放《永乐大典》的金匮后,他就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的离场了。

他坐在院子空旷处设的宝座上, 一脸高深莫测,心里郁郁不乐。

德亨在看着皇史宬的小吏们小心将装着《永乐大典》的金匮搬出来,然后打开来,一本本将里面的书册拿出来,查看,是否有虫蛀、损伤等,然后装到另一备好的樟木箱子里,随康熙帝带去畅春园。

康熙帝带来的翰林学士们有心去帮忙, 介于之前进殿被拒之事, 未免再出意外,就只站的远远的, 冷眼看着德亨和阿尔松阿前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