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40 / 41)

要起身,尹遥摆摆手:“郎君躺着吧,我自个儿随意逛逛。”

对方立刻又懒洋洋躺了回去:“行,右手边儿是今日到的新货,你自个儿看吧。”

尹遥往那边溜溜达达过去了,只见地上除了新到的小麦、粟米、稻子之类的之外,还有个半敞着的袋子,里面是一种深棕色、细细的、寸许长的,有些像黑米的粮食。

这她倒从未见过,不由十分好奇。

见她驻足,米行的伙计小跑着过来:“尹娘子来啦,这是今日新到的菰米,您要买些吗?”

尹遥一脸惊讶:“菰米?”

“你竟不认得菰米?”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尹遥回头一看:“孟老,你怎么在这儿?”

孟老捋着胡子轻哼:“我来米行逛逛,不行吗?”

这小老头儿,尹遥失笑:“我这不是想着,南市这么多家米行咱们都能碰上,真有缘分嘛!”

孟老身旁一如既往跟着小周郎君,与尹遥打了招呼,笑道:“尹娘子有所不知,这家米行是我堂兄开的,因此带着老师前来的。”

哦对,这家米行的懒散东家也姓周,仔细看看,兄弟俩眉眼间是还些相似……

一旁的伙计笑道:“老郎君,尹娘子,这菰米你们要吗?”

尹遥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此物味道如何,怎么烹制呀?”

孟老道:“你这没见识的,菰米又称雕胡,蒸熟之后十分美味,利五脏邪气,还可治疗消渴之症。”

“雕胡?”尹遥听这名字有些耳熟,好像前世在哪儿听过……

那边孟老又开了口:“这袋菰米便给我装起来吧。”

“好嘞!”

她一下想起来了,前世她有一次参加烹饪课程,其中有一项便是江南水乡的体验课,除了水中八仙制成的菜肴外,老师还给学员们介绍了这雕胡饭。

据说这雕胡饭是古代的一款美味佳肴,诗仙李白都专门为它写过“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的诗句。

老师还说,这雕胡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因为自唐朝以来,在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它的植株不再结果,而是嫩茎膨大,变成了……

变成了什么来着?

那个词儿就在尹遥嘴边儿,却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

伙计将那袋菰米包好,又朝尹遥道:“尹娘子,您再瞧瞧别的不?”

“嗯?”尹遥回过神儿,笑道,“我也要买些菰米尝尝。”

伙计面露尴尬:“尹娘子,最近这菰米可是越来越少了,我家今日只进了这半袋。这位老郎君既已买下,便没货啦。”

“越来越少?就这半袋?为何?”不仅尹遥不解,孟老显然也是头一回听说这事儿。

这菰米并非种植,而是自个儿长在水边的,它种子成熟后散落在地,会有不少人去捡拾,再送到米行中售卖。因着这点,菰米的价格便一直不低。

更何况,最近情况又有些变化……

伙计努努嘴,朝一旁地上随意堆着的物件儿道:“喏,来我家售菰米的贩子说,最近去捡的时候,发现菰都变成这样儿,根本不结籽儿了!”

尹遥定睛一瞧,那是一根根底部粗大莹白、上端修长淡绿的纺锤形植物,瞧着有些像竹笋,表面却更为光滑。

她眨了眨眼终于想起来,刚才话到嘴边的那个词儿,究竟是什么了:水八仙之一——茭白!

……

尹遥提着一捆茭白,孟老则是跟在她身侧,不停追问:“你是说这玩意儿能吃?真能吃?”

“真的,没骗您。”

“那你说说它是什么味儿的?”

“唔,跟笋子有些像,口感却又更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