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是个现代人,又一直自力更生,并没什么结了婚就做全职主妇的概念,所以压根儿没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
可如今并不是现代,大唐虽然对女子的束缚相对少些,坊间也有不少已婚或未婚的娘子,出来抛头露面、养家赚钱。可亦有不少人思想比较传统,会觉得女子成婚后,留在家中相夫教子才是天经地义。
她之前回绝许二郎的那次,对方便也有类似的意思,只是她个人不认可,二人也没继续聊下去罢了。
“你这馄饨摊儿如今生意这么好,若是日后不摆了,你不会觉得可惜吗?”尹遥轻轻叹口气,认真地看着费三娘。
费三娘神色间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并没什么不情愿的样子:“不可惜呀。许家城外还有许多田产,我都要帮着打理呢,不比风吹日晒的摆摊儿强?”
唐代实行均田制,普通的农户男子成年后,都会被授予百亩田地,其中包括八十亩口分田,死后收回国有,另外还包括二十亩永业田,可以买卖及继承。
许家世代居于洛阳,这些年来靠着永业田的传承和并购,再加上每个成年男丁的八十亩口分田,算下来家中也有良田几百亩、田庄三两座,每旬都有庄头前来汇报收成及账目,算是户家境不错的小地主了。
如今这些事情都是许婆婆在打理,只是她年岁上来了,有时难免精神头儿不济,而许大郎一心读书并未娶妻,待费三娘与许二郎成了婚,这些事务自然也就移交给费三娘了。
费三娘面露歉意:“那南市的铺子,我就不能跟你一起去啦,对不住啊三娘……”
尹遥心中虽有些可惜,却也愿意尊重朋友的选择,只轻哼道:“跟我客气什么?小心我揍你啊!”
她又握着费三娘的手笑道:“好啦,祝你们白头偕老,等我回去琢磨琢磨,送你点儿啥新婚礼物!”
……
告别了费三娘,尹遥把推车送回家,陆娘子刚送七娘上学回来,两人将生徒们的午饭做好,便溜溜达达往南市去了。
好在之前尹遥每次去南市时,都会顺便去趟金银铺子,把手上攒下的铜钱换成便携的碎金子,否则扛着这二十几贯钱,她俩非得雇辆马车不可……
一路到了南市,尹遥挎着陆娘子的胳膊,笑道:“走,咱们先去胡家店,问问她家小郎君有没有信得过的房牙,再顺便吃个午饭,他家羊肉汤饼还不错呢。”
而且她找胡二郎还有件事儿,之前尹遥托过对方帮忙,打听罗珊娜的下落。当时说好了,有消息便托人来嘉庆坊报信儿,如今都大半个月过去了,却一直没收到消息,她心中有些不安,决定再来问问情况。
陆娘子之前也去过胡家店,味道确实不错,当下自是点头应好。
俩人进到店里,却只见到胡娘子一个人在店里忙活。
尹遥仍是挑了上回的靠窗老位置坐,笑着招呼道:“胡娘子,忙着呢,怎么没见你家二郎?”
“三娘,你来啦?这不是沈郎君家的娘子吗,好久不见了,最近可好?”胡娘子一阵风似的刮过来,笑着跟两人打了招呼。
她又环顾了一圈儿店里,怒道,“小混蛋又不知跑哪儿去了,一会儿回来我非揍他不可。”
看她这易燃易爆炸的样子,尹遥忍俊不禁,给自个儿和陆娘子各点了碗汤饼,胡娘子应下,又一阵风似的刮走了。
俩人等上菜的工夫,陆娘子便扭头朝窗外瞧去,有些感叹道:“唉,咱们家那食店,看着是要改成胡姬酒肆了。”
什么胡姬酒肆?尹遥不解,也扭头看向窗外,却发现原本沈记的那座小楼外,又有人在忙碌地爬上爬下。
第45章 破财消灾她那日逃出去,是找我和七娘……
记得上回尹遥带着七娘来南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