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从头再来(2 / 3)

入狱不过短短几天,就瘦了一大圈儿,叹道:“我早就说让你小心些,不要什么人都往家里领,这回你可后悔不曾?”

在狱中时沈龄也反复问过自己,终于还是摇了摇头:“儿子左思右想,都觉得不曾后悔。只是连累了阿娘和家人,还丢了阿爹留下的家产,儿子却实在是愧疚……”

沈老太太瞧着这早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又瞧了瞧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康陶和三娘,轻叹一声:“罢了,福祸向来相依相存,你心里有数就好。”

这会儿康陶正把尹遥拉到一边,低声嘱咐:“三娘,我跟东家走后,你一定万事小心。我已跟许二郎说好了,多多照应咱们家,你若有事便去寻他,知道吗?”

尹遥见他说得认真,也正色点了点头:“康大哥,放心吧,你跟舅父也要多加保重,一路平安啊。”

众人一番告别后,沈龄和康陶便一同踏上了前往岭南的路。

“阿婆,舅母,咱们也走吧。”目送他们的身影直到不见,尹遥召来一辆小马车,将一老一小送上了车,自己则跟陆娘子慢慢往回走。

方才送走了自家郎君,陆娘子还沉浸在离别愁绪里,尹遥也没打扰她,给她空间让她自己缓解情绪。

如今舅舅的事暂时告一段落,尹遥也开始盘算,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那日她承诺了沈龄,也承诺了自己,不但要好好照顾家人,有朝一日还要把阿翁的沈记食店拿回来,继续发扬光大才行!

不过嘛,饭要一口一口吃,事也要一点一点做,眼下最要紧的还是一家人怎么生活下去。

前日她已让康陶去南市,将家中的马车卖了。舅舅和康陶走后,家里没人会驾车,而且马匹的饲养每月也要花不少钱,不是如今的沈家能负担得起的。

连马带车卖了一共四十贯,舅舅流放山高路远,尹遥又让康陶兑换成了便携的金银锭,全部带走留着路上打点花销。

而如今她手上能动用的银钱,就是当初从华阴带出来的,那两枚五两重的小银锭,折算下来是十贯钱,也是她母亲沈娘子这些年的积蓄。另外就是前来洛阳的路上,胡商米思禄支付的四枚金币酬劳,价值两贯钱。去掉这几日的日用和打点的花销,尹遥手上一共剩下十一贯。

十一贯也就是一万一千钱,若是按照一比四的购买力折算成现代货币,差不多是四万多块。这个数额属于一眼看上去还行,至少不会马上饿死,可却又远远不够一家人过冬的。

毕竟如今一升米要一文钱,一只鸡要四十文,一斤猪肉要五文钱,一担柴火要五十文,油盐酱醋也样样都要钱……

再加上天气越来越冷了,过冬的衣物也得做。家里的马车又卖掉了,若是日后要出门采买,还得再去临时租一辆。

她打听过了,这洛阳城中租车的行价,是一匹马负重百斤行一里路,费用两文钱。算下来从家里到南市差不多五里,采买一次货物,送货到家的车马费就是三五十文,倒也还算……

唉,都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还真是好贵啊!!

衣、食、行样样都要钱,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众人住的房子是康陶的,倒不需要付租金,否则她就更要欲哭无泪了……

总之杂七杂八加起来,尹遥手上这十一贯是真的撑不了多久,必须尽快找到赚钱的途径才行。

脑子里胡乱盘算了半天,她终于还是叹了口气:前路漫漫啊!

“二位娘子,麻烦让让路,让老汉过去。”这时,一个挑着担的老翁从旁路过,憨厚地笑道,打断了尹遥的思绪。

尹遥忙拉着陆娘子避让到一边,老翁道了声谢,便急匆匆越过二人往前赶路。

看到老翁担子里的东西,尹遥眼睛瞬间一亮,扬声道:“老丈,请等一下,您这是要去南市卖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