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9 / 30)

皇太女 清淮晓色 79597 字 3天前

的脸, 愣住片刻, 又突然惊醒般跪下去,惊慌失措道:“婢子拜见储妃娘娘。”

裴令之不以为意,并不开口,一旁的积素会意,沉声问道:“你是国公府上的婢女?为何在此窥伺太女妃?”

婢女惶然道:“婢子不是国公府的人, 是跟着靖威将军府上的二小姐过来赴宴的。”

不待积素继续发问, 她忽然开始用力叩首,哀声哭泣道:“求储妃开恩,我家小姐小半个时辰前离席说要去更衣, 可现在还没回来, 婢子不是故意躲在此处的,只是实在担心得紧,悄悄出来寻一寻小姐。”

积素讶异道:“靖威将军府上没有别的主子过来吗?要你一个婢女自己出来寻找, 再不济知会国公夫人一声,国公府自会派人去寻。”

那婢女支支吾吾,半晌一捂脸,哀哭道:“婢子有罪,婢子不敢,夫人性情严苛, 会打死婢子的, 小姐也会跟着受责。”

不但积素,连其余几名东宫女官都皱了皱眉。

为首那名女官便轻咳一声:“你是将军府的婢女,怎能在外非议主母?”

凡是有些规矩的人家, 调\教婢仆时,最要紧两条一是忠心,二是嘴严。像这样在外面张口就说主母性情严苛,实是大大犯了忌讳。

裴令之终于开口,道:“拨两个人带她去找国公夫人,请国公府悄悄地派人寻找,不要惊动府上其他宾客。”

他看都没有看那婢女,淡淡道:“再拨两个人,先顺着那边的路过去看看,今日是国公府世女的好日子,风平浪静最好。”

此言一出,分明是很合宜的安排,那婢女却立刻嗫嚅起来。

她并没有什么养气功夫,就算是积素都看出了问题,裴令之却眼也不抬,平静道:“去吧。”

女官极为赞赏地看了裴令之一眼,行礼道:“微臣领命。”

旋即迅速点了两个膀大腰圆的健仆,二话不说挟着那婢女走了;又点起两个宫女,顺着那婢女出现的方向,往那头慢慢走过去。

积素心下疑惑,却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询问。裴令之仿佛猜透了他的心事,道:“这里偏僻,哪里有来人家府上做客,尽找些偏僻地方钻的。”

那婢女明显是从假山另一头的方向走过来的,这里距离开宴的厅堂太远,那位二小姐就算更衣之后迷了路,也断没有迷到这边的可能性。

女官是东宫的典仪,姓郑,在宫里当差已经七八年了,做事很稳,承书、承侍女官都曾受过她的指点。裴令之身边除了积素,过去的亲信一个都不在,索性向景昭开口,要景昭帮他选些可靠的宫人暂时侍奉在侧。

景昭就让郑典仪亲自过来。

话说到这里,积素不可能不懂,点了点头,煞有介事道:“必然有问题。”

裴令之道:“这里是陈国公府,没有越过主人出头的道理。今日是世女的好日子,若是生出事来,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被拿出来当做谈资。”

说罢,他又想起了什么,嘱咐郑典仪:“再派两个人,知会穆嫔一声。”

莫名其妙掺和进这种后宅阴私,旁人也就罢了,裴令之和穆嫔身份摆在这里,远高于席间其他内眷,一不留心多说半句话,很可能便被当成东宫的表态与倾向。

东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是穆嫔虽不情不愿,仍对裴令之尽心竭力毫不藏私的缘故。

另外两名沿路搜寻的东宫宫人并未走远,只不远不近地徘徊在附近几条路上。

果不其然,过了半炷香功夫,另有一名婢女东张西望飞快跑来,穿一身蓝色衣裳,与方才那名婢女打扮相似,应该是同一家的婢女。

一名宫人不远不近缀在后面跟着,另一名宫人便折回来向储妃禀报。

裴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