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7 / 30)

皇太女 清淮晓色 79597 字 4天前

德行沦丧至此,所谓人心道德,还有什么值得相信的呢?所有尊长都说她不贤,不能尽到宗妇的本分,但在她的儿女看来——学问、气节与德行,贤臣、贤士之典范,她又有哪里不符合呢?就算只以内宅的标准来衡量,能劝谏丈夫忧国忧民的妻子,又如何担不起贤字呢?”

“我很喜欢这个字。”

裴令之微微侧首,雪光映亮泛红的眼梢,他轻声说道:“再没有更能配得上我母亲的谥号了。”

景昭没有说话。

她犹豫着拨了拨裴令之颈间茸茸的狐裘,想了想,冲他张开手臂。

裴令之轻轻抱住她,柔软面颊贴上景昭侧脸,幽幽淡香扑面而来,像是一支雪夜里的兰花.

帝与后共享陵庙,南陵修建之初,皇帝便命人先修好了自己的陵庙,将文宣皇后先一步供奉其中,距离不远,景昭却没带裴令之进去,脚步不停,很快来到了神道西侧的寝殿。

寝殿中萦绕着淡淡檀香,过往数日里,皇帝晚间就停留在这里。

这当然不合礼制——但谁又敢跟皇帝去讲道理?

文宣皇后的画像笔触与文庄皇后同出一辙,不是肃然刻板的模样。

裴令之看到第一眼,就愣了一下。

不是因为美丽,他本身就是绝世的美人,从小到大日日对着镜中的自己,很难再被美色惊动。

如果说文庄皇后的画像依旧保留有端庄神圣的一面,那么文宣皇后则截然不同。

她年轻惊人,神采惊人,夺目的美丽之外,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气质,那种特殊的气质让整幅画像活了起来,不似挂在墙上的仕女图,反而有着冲出画面的鲜活气息。

她的眼睛非常好看,不止是因为形状优美,还有一种转眄流精的流丽神采。那种神采正是寻常美人与传世美人间的一道天堑,并非外形上的美丽,而是照人心魄的辉光。

即使毫不通晓画之一道的俗人,也能在看到画像的第一眼间为之倾倒。

没有倾尽心血的无尽爱怜,不可能将这种光彩倾注笔锋、着落画纸。

到了这里,景昭反而没有多说什么。

她指向上首,对裴令之道:“我母亲的模样,你认一认。”

面对母亲的画像,景昭没有上香,仰头看了片刻,见裴令之拜完起身,说道:“走吧。”

殿内檀香缭绕,终年不散。尽管守陵侍从不敢怠慢,洒扫不休,景昭却依旧皱起眉,似是无法忍受过分浓郁的香气,带着裴令之再度离开。

这幅画像让她非常陌生。

明昼殿的后殿里,有无数母亲的面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总有一幅与景昭记忆里的母亲重叠。

但眼前这幅,是她记忆里从未亲眼见过的,齐朝长乐公主的模样。

那时她还太过年幼,不能记清母亲风华正盛时的一颦一笑。于是等到她回头去看,记忆里只剩下秀美苍白、零落枝头的影子。

长乐公主本不该是这副模样。

生所欲也,义亦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如何?

对景昭来说,与其屈身侍从杀害父母兄长、践踏山河社稷的凶手,还不如一死了之更为痛快。

至少不用承受心头日日夜夜、千刀万剐的凌迟痛苦,尚能保全最后一点尊严。

如果不是为了她,母亲本不需忍受那份痛苦。

她推开殿门,雪花扑面,寒意如巨浪般劈头盖脸打来。刹那间仿佛一口冷气呛进了肺里,景昭忽然开始剧烈咳嗽,几乎连心肺都要活生生咳出来。

景昭眼前一白。

扑面的雪花突然全部被遮住,温暖和淡香同时笼罩了眉梢鼻尖。

裴令之解开半边狐裘,裹住景昭。

他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