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半个长辈。或许天底下所有的长辈看见晚辈,一开口先说的话都是这句你长高了。
不必淑芸接着说,裴令之就知道她接下来会说什么。
果然,淑芸红着眼眶道:“也瘦了。”
她仔细打量着裴令之,忍不住抹了抹脸:“真是…郎君真是越长越出挑,要是再胖些就好了,现在太瘦,娘子看见不知道该多心疼呢!”
“淑姨。”裴令之无奈道,“阿姐如今有孕近九个月,随时可能临盆,你怎么还到念亭来?”
念亭离江宁很近,离竟陵则很远。
以淑姨的性格,怎么会放心在看着长大的小娘子即将生产之际,走得这么远?
淑芸神色变了变,叹气道:“我来替娘子看看,哎,劝不住娘子,倒把娘子念叨烦了,让我不要一天三顿跟着她转悠,到附近来看看……”
话音未落,裴令之已然变色:“阿姐回来了?”
淑芸说:“是啊,原本杨五郎君准备让娘子留在竟陵待产,可是娘子忽然说要跟着一同上路,五郎君劝不住,破天荒和娘子吵了一架……哎,这件事是娘子太胡闹了,八个多月的身孕,怎么能车船劳顿回江宁呢?”
裴令之恼怒道:“阿姐糊涂了。”
他黛眉蹙起,心里既是担忧又是恼怒——女子生产是何等大事,不啻于过一道鬼门关,随时可能临盆,正该静静养着悉心照料,不敢有丝毫磕碰,阿姐却要风尘仆仆赶回江宁。
就算是天要塌了,这个节骨眼上也轮不到临产的妇人来顶!
“她现在还没到?”
淑芸说:“娘子是前天刚和五郎一起进的江宁城,奴婢十天前和淑华一道随着娘子出发,淑华直接先走一步往江宁去收拾杨家的宅子,奴婢顺便替娘子看看产业,昨天下午才到的念亭,可巧今天郎君就过来了。”
她顺手替裴令之抹平肩头皱褶,神情慈爱如母亲,下意识便很是心疼地念叨起来:“郎君怎么穿这样差的衣裳,怕不是连肉皮都要磨坏了——天哪,玉佩都不带一块,簪子呢?江氏未免欺人太甚!”
絮絮叨叨好半晌,淑芸才发现岔了话题:“郎君,你可要好好劝劝娘子,奴婢们不懂大道理,只知道身体是自己的,就是天大的事也不能挺着肚子赶回来办。要是路上磕碰……呸呸呸……对娘子和肚子里的孩子都有害无利啊。”
裴令之蹙眉:“所以阿姐身体没事吧。”
淑芸庆幸道:“路上除了吐的厉害,所幸一切还好,只是又瘦了,教人看着心焦——偏偏这时候又不敢大补,怕把孩子补得大了……哎呀,我和郎君说这些做什么——郎君,你这段时间也不给娘子去封信……”
或许上了年纪的人说话就是格外絮叨,裴令之被淑芸说得头昏脑涨,好在听到阿姐现在平安无事,教他松了口气。
紧接着,他蹙起眉。
阿姐性格向来很稳,且从不轻易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除了当年母亲过世时她闹了一场,此后直到出嫁再没有失态过。
她与杨桢情笃,又早盼一个亲生骨肉,必然对腹中胎儿千万般珍惜爱重,如果不是极其严重的大事,她绝不会冒险舟车劳顿赶回江宁。
起初裴令之心里咯噔一声,以为是自己的缘故,但听淑芸说她们出发在十天前,一算时间就知道不对。
真是奇怪。
自从母亲故去之后,他们姐弟和裴氏的血亲情分早已淡薄如水,如果不是为了他,难道是父亲出了事,阿姐碍于孝道不得不回去?
那也不对。
孝字大过天,可阿姐已经出嫁,又有身孕,即使是父亲现在死了,孝道里也没有硬逼着将要临盆的妇人横跨数郡奔丧这一条。
他眉梢拧紧,对淑芸道:“这样,我现在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