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嬷嬷说的有道理,这种事多太伤身体。
瑞王身边没个管着的吗,可话又说回来,没人敢管。
陛下得知后,把后院女子遣送,还派了太医医治。
可更更没人预料到,瑞王竟比陛下还先走一步。
没沉浸在吃瓜里,竹西就惊喜于誉王的胜利中。
誉王登基后,年号永平。
范云昭更闲也更忙了,从翰林院出来进入了吏部,不到三年,连续被提拔为吏部正三品左侍郎。
同时礼部亦是正三品,工部亦亦是。
忙的是,得查看管理多部门的文件和决策。
闲的是,他安排事就行,手底下办事的越来越多。
心心念念的幕僚,也有了两个。
虽都是秀才功名,文章不通,却腹中锦绣。
身兼礼部左侍郎被派地方去做主考官,次数多的,不知不觉,门生多的夫妻二人大脑都记不住,得靠记载。
每次登门谁谁,赶紧翻动人名册。
誉王登基后,还真如想的那般,放飞自我,沉迷酒色美色。
之前先皇在世,谨小慎微,积攒的各种压力,一朝释放。
高尚书连劝阻,还遭厌恶。
誉王殿下时期,毕恭毕敬的师生关系,随着成为万岁,早已变质消失。
范云相劝,陛下已是陛下。
可固执的高尚书,思想无变。
甚至在林贵妃插手朝政,代批阅奏章时,大殿之上,新皇面前,斥责妇人干政。
林贵妃温婉要离开,皇帝直接拉住让一同坐龙椅上。
没有贵妃,那些折子、国家大事,看的他头痛,甚至已离不开她念奏折的日常。
酒色掏空,不过五年,永平年号再换。
五年间内,后宫只有林妃育有二子,无有争议。
随着林贵妃长子登基,因新皇年幼,范云上奏太后垂帘听政。
于是章和年号下,林太后开启了波澜壮阔、胸有大略的一生。
比起永平帝的朝堂不管,大肆享乐。
太后上位就被去官罢职的高浦、李相等官员,闲居在家,关心朝堂。
也不得不承认,太后和范尚书,君臣合作无间,反而让大绥朝政清明,海晏河清。
本对于太后上位就将他们赶出朝堂的怨气,转变为钦佩又后悔的复杂心情。
只是众多臣子不解一私事,太后格外喜爱粉色。
每每私人宴会,江南制造局那边,每年都会提前粉色的花样供太后选择。
上行下效,民间男女亦对此推崇。
竹西阁也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粉色包包,喜欢粉色,不管男女,当个人喜好平常对待。
林太后手腕冷硬,杀伐果断,偏其上位后,拒绝公主和亲,兴起战事。
比起翰林院有的言官记载省略版,范云当史官时,记载的无有偏颇。
他不知,除了让林太后喜欢看之外,也为后世研究林太后增加了很多资料。
春夏秋冬,不知何时,京城内也开始传入崔元的边塞诗作。
比起以前青楼里的淫词艳曲,边塞诗豪迈又气势。
下值回家的范云又说了个八卦,听说崔元在边疆追求个将军之女,却被接连拒绝。
人将军之女有自小指腹为婚的未婚夫,竹西一听啐了句不道德。
范云:“没想到京城内那般多女子记挂着的崔家子,有一天会折在寒风中生长的带刺玫瑰,保受单相思之苦。”
杨竹西一句活该,“之前见一个爱一个,娶一个休一个,现在报应。”
或许真是报应,之前京城内连娶多为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