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10(28 / 37)

淇就知道会有人问这么一句,所以也想好了回答:“那我现在还没来得及去看他们两个人的比赛,但是我知道他们这次遇到的对手都非常强。之前我有很多次碰到朝鲜队混双的时候,胜率也不是很高。而且昔灵恩和宋水博也属于老牌混双搭档,不管是彼此之间搭配的默契还是对比赛的经验,肯定要远超于我们这次派出来的两个小将——当然了,这也不是失败的理由。回去之后我们肯定也是要根据这场比赛的各方面原因做总结的,好在女双和男双打得还不错,之后单项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国乒队的人不怕失败,重要的是不能一直原地地踏步。”

朱淇的这番话说得在情在理。

但还有记者跟着起哄,笑着聊到了另一个人:“那么你觉得,在你的职业生涯里,谁跟你搭档得最好呢?”

本来朱淇还想说阿水和猫猫的,结果这个记者又补了一句:“混双里面的选手——”

一提到混双的时候。

四面八方所有人的眼睛都看了过来。

每一个人都带有一种好奇、期待、充满暗示的视线,瞧着朱淇。

朱淇感觉还有一道目光在右侧候场室飘过来,她没有往人群里面看就知道大概率是谁。

她有什么好避嫌的,实话实说就是了。

朱淇努力让自己的语气看起来更端庄:“从比赛的场次和胜率来看……那自然是男队的宋临州了。”

“有人统计过你和宋临州选手的胜率,发现你们一共打了53场比赛,只有一场拿了银牌,其他52场都拿到了该项目的金牌……”

朱淇听着,也开始算。

有这么多场吗?

如果把一些乒挑联赛、公开赛、表演赛、挑战赛再加上一些亚洲级和世界级的比赛来看,好像确实有这么多。

“……但是和别人搭配混双的时候,胜率就没有这么多。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朱淇只能说:“有一部分原因是宋临州是左手吧,搭配起来活动空间比较大。”

“但是男队里也有一个左手跟你一起搭过,但是感觉并没有麒麟组合搭起来更‘赏心悦目’。你们第一次搭配打乒挑联赛的时候就拿到了混双冠军,你觉得宋临州选手和其他选手本质上的区别在哪里呢?”

朱淇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时间,发现距离采访结束还有20分钟。

猫猫还在旁边跟一些央视记者闲聊,完全忽视了朱淇求救的目光。

朱淇:……

这个问题她就非得回答不可吗?

想了想,朱淇知道不老实回答这个问题是躲不过去了。

仔细想想这些年来和宋临州搭配这么久,朱淇还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本来一开始打混双,就是因为教练组的一时兴起。

这些年来,宋临州的表现也确实很符合朱淇对搭档的要求。

不管是落点变化、节奏动向、每一个衔接球的交换,以及千变万化当中的短暂眼神交流。

不管怎么说,作为多年搭档,朱淇也应该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但感觉不管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好像都差点儿意思。

思来想去,朱淇就只能用一句话总结。

“我们懂彼此的节奏。”

在朱淇过去的所有搭档过混双的人里,宋临州确实是最了解朱淇的那一个。

有的时候都不需要说话,只是一个眼神交流,宋临州就能知道朱淇的想法。

这种默契其实也算是某种“天赋”吧。

朱淇也不知道宋临州是怎么做到的。

磨磨蹭蹭了几句,采访时间终于快结束了。

有一个外国记者乐呵呵的问:“全乒团体赛的时候,还有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