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8 / 29)

“你这孩子是我亲自教出来的,我知晓你绝非是在正事上糊涂乱来的人。”

老人家字字句句都是对自己的信任,薛澄有些感动,自然便也没瞒着老太太,将自己如何打算尽数交代清楚。

书铺和茶馆的生意确实还行,只是薛澄看了账本,近三年受到同行冲击,两个铺子的生意虽说还能小有盈余,利润却在逐年下滑。

尤其代为管理的薛家人平日里并没有用太大的心思,茶馆几乎没推出什么新的菜品,就连旧菜品的口味都大不如前。

因着原先茶馆里的老师傅已经被同行挖走了,后来请来的师傅出品并不稳定,许多老客也是因此流失了。

甜点和菜品没有更新是其一,另外就是茶馆的经营模式一直是一成不变的。

虽说县城不大,但其他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的在茶艺表演上下功夫,有的在配套设施上下功夫。

甚而有的为了搞点格调,整间茶馆装潢得让人如同置身于清幽的山林之间,看着茶艺师以精湛优美的技术沏一盏清茶,饮着茶水听着乐师拨弄琴弦奏出淙淙琴音。

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而不是像薛氏茶馆一般,只有上年纪的说书先生在说着老掉牙的桥段,翻来覆去还是十年前就在做的东西。

薛澄表情很是严肃正经,她解释道:“既要变革,当然是从头到脚都得变,孙女做决定之前也认真了解过,况且”

薛澄抿了抿唇,继而道:“孙女并没有动用账上的银子。”

换而言之,薛澄是在用自己的私房钱来重新给店铺进行装潢升级。

老太太早就得知了这事,听说薛澄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时,她第一时间就让人问了账房,得知薛澄并未动用账面上的一分一毫,她这才放下心来。

但是转而又为薛澄担忧了起来,薛澄手上能有多少钱,她心里还是有数的,这么多年来,她给薛澄发的零用算不得少,但也没多多少。

怕薛澄学坏,又怕薛澄不够花销,所以几乎都是算得刚刚好。

按照薛澄从前花销的习惯来看,薛澄手里应当也不会攒下多少银子。

于是老太太便更加担心了,她抓住薛澄的手问道:“你可是同人借了银子?别是老高那伙子人。”

老太太口中的“老高”是县城中有名的钱庄老板,只不过那钱庄也并不是正经钱庄,明面上每一笔借贷都是按照楚律来计息。

但其实碰上那些火烧眉毛的人,暗中便会加收一成利息,甚至还会有经典砍头贷套路出现。

比如借十两银子,到手只有九两,而算上利息,最后要还十一两银子。

【作者有话说】

哎呀好困呀[小丑]昨天少更了三千,我决定明天更六千补回来,你们觉得呢

第23章 又发情了?

◎薛澄呜咽一声,腿软得差点没站住,身子下意识往后退。◎

老太太的担心不无道理,若是沾上了钱庄的高利贷,那薛澄这一辈子就算是完了。

不过薛澄早就有所准备,此刻便将早就想好用来哄骗老太太的台词说了出来。

只见薛澄神神秘秘地靠近自家祖母耳边轻声道:“祖母有所不知,孙儿捡到那柳无愿时”

她叽叽呱呱说了半晌,薛老太太面上神色变了又变,待薛澄说完,老太太眉头始终锁紧并未放松。

薛老太太看向薛澄,问道:“若是按你所言,这柳无愿恐怕来头不小,你们如今这般”

她这也是在担心如果有朝一日柳无愿恢复记忆或是柳无愿的家人找过来,说不准这事便不好善了了。

不过薛澄显然没有这层担忧,先前她哄骗薛家祖母说是捡到柳无愿时她身上就带着银票,只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