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22 / 33)

苏榛的沉默,问着:“苏娘子,可有啥想法?”

想法?本打算拒绝的苏榛、此刻满脑子都盘旋着项松话中的重点:筹备所需的银子压根儿不用发愁……不用发愁……银子……不愁……银子……大大的……

苏榛笑了,真心实意的笑了,“想法呀,倒也有,咱慢慢说!”

寒酥:……诡计多端的盛重云……

虽说初步想法是认为这次可以“搞大”,但依照苏榛的习惯,她也必须要把情况全部了解了之后再最终决定、以及必须正式签契约。

也是说做就做,即刻就请项松引领着去了场地考察。

其实就在项家的正对面,赶着驴车前去,片刻即到。

随着逐渐靠近,凛冽的寒风愈发刺骨,直到驴车稳稳地停在了湖边,苏榛迫不及待地掀起帘子一角,刹那间,一片壮丽景致撞入眼帘:湖面宽阔无垠,岸边客栈林立。

而内湖上,东西延展、南北眺望,长度宽度都是让苏榛默默赞叹的。

站在冰层上往下瞧,冰层厚度肉眼都看不透,按项松所言,足有一尺有余,坚实得如同古城墙。

这一幕将自小生在南国的寒酥都看得震惊了。

苏榛倒还好,毕竟她在现代最热爱的就是冰雪露营,满世界的冰雪节也去过不少。但此刻她也必须表现出跟寒酥一样的神情,免得引人怀疑。

尤其她更感兴趣的、是湖面上的采冰场景。

至少百余匠人,个个身手矫健,手中的冰镩高高扬起,再狠狠凿下,“咔嚓”一声,冰块崩裂,冰碴四溅。

紧接着,旁边的人拿着特制的冰钩,熟练地将裂开的冰块勾住,嘴里吆喝着响亮的号子,几人齐心协力,一起将那一块块巨大且晶莹剔透的冰块缓缓拖离冰面,放置到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冰橇上。

还有些匠人负责在岸边接应,指挥着拉雪橇的骡马,将满载冰块的雪橇拉到岸边的指定存放处。

而存放冰块的地方,已经整齐地码放了不少,在阳光下泛着蓝盈盈的光泽,散发着阵阵寒意。

项松在一旁颇自豪地说着:”咱这兴盛湖每年的采冰可是大事儿,除了用于年岁市集的冰雕、冰灯之外,城里的大户人家、酒楼,夏天全靠这冰解暑、保鲜呢。别看现在人不算特别多,再过几日,等城里的订单都下来了,那来采冰的人可就得翻倍了,热闹得很呐!”

苏榛笑着点头,认真听,且又顺势看向湖的南岸,那里地势微微起伏,恰似丘陵,积雪均匀地铺陈其上。

项松顺着苏榛的视线、兴致勃勃地抬手一指:“那边就是南岸,打算着再平整一番,专门用来安置年岁市集的吃食摊子。到时候,各种热气腾腾的美食都在那里摆。”

言罢,他的手臂顺势一转,指向了北岸。

北岸生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针叶林,墨绿的针叶上积着厚厚的雪,树挂仿若琼枝玉叶,美轮美奂。

项松接着说:“北岸景美,我们打算从冰面上凿几条观景小径。沿途再设几个休憩亭,就用树枝和冰块搭,也不用花啥银子,还好看。大伙游玩累了,就能歇歇脚“

苏榛一边听,一边赞许的点头,几人踩着冰面继续前行,虽说寒冷,但兴致不减。

不多时,便来到了宽阔的湖心最当中、最厚的冰层地带。

好家伙这里完全就是个巨大的、沸腾着的施工现场,至少百号人在干活儿。各司其职,正紧锣密鼓地搭建冰台。

项松快走几步,满脸兴奋地将寒酥和苏榛引至最前头,洪亮的声音穿透寒风:“寒酥兄弟、苏娘子,快瞧,这就是冰台!”

苏榛抬眼看去,冰台的底座是由一块块巨大且规整的冰块紧密拼接而成,水晶似的。

工匠们有的手持冰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