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便是。我家有一间厢房空着的,里头也有火炕,冻不着。”
这事儿苏榛就没管了,反正收不收钱,他们自己聊了便是。
但眼下她最缺的就是懂木匠手艺的帮手,檀俊跟康奇能在村里小住,可算是巧了。
本来赶紧让人家进屋喝口热的,但他俩眼中有活儿,哪里闲得住,已经跟李和聊上了,商量起了一会儿这面包窖要怎么搭。
小司则赶紧把车里的其它东西往萧家灶房搬,都是些怕冻的。
份量最重的是拿了整整四木桶的鲜牛乳,为了怕牛乳上冻,车里的炭盆就没熄过。
另外还有一些韭菜、落苏、胡芹之类的鲜菜,还有整整一板的豆腐,一看就是盛家暖棚里拿来的。
苏榛知道这是盛重云的好意,但一码归一码,东西必须算她买的。便赶紧让叶氏从钱箱子里拿了铜板出来。
四桶牛乳足足有一百斤,便是一两五钱。鲜菜虽然只有几文一斤,但好多反季节品类,物以稀为贵,苏榛便直接按一百文给了。
小司早料到会是这种情况,不收钱肯定走不出萧家。
但他收的心不甘情不愿,心想啥时候苏娘子不见外了,才说明接纳他家公子了吧。
东西全搬完了,小司就急着回城。
临走前又拐弯抹角的提到了他家公子:“木工坊的事儿,公子已经开始筹划了,但府里……唉算了,我们当下人的不好说,等公子来了,他自个儿跟您讲。总之挺忙的,庄伯跟康掌柜也跟他一起下了山的,四处商谈着呢。”
苏榛一听便知盛重云遇到了阻力,虽不知有多大,想必也不能一帆风顺。
但这些阻力,也不是她此时的身份能去帮忙的,好在她也不急,先把眼前的拖挂房车做好了。
木工坊的计划,哪怕盛重云不投资,她存够钱也会自己做。
正聊着,叶氏拿了一个桦树皮盒子出来,塞到小司手中:“都是榛娘做的,你带回去,跟你家公子一起吃。”
里头是鲜肉锅盔和香辣兔丁儿,早上烙的全在里头了。
小司喜滋滋的谢过,便跟大伙儿告辞而去。
而这也是康奇跟檀俊第一次来萧家,对啥都好奇,尤其冰屋里的陈设和暖棚里的木头架子,虽说打磨和做工远远谈不上好,但每样都透着一些奇怪又方便的巧思。
他俩左摸摸、右摸摸,连苏榛的木橇车都掀翻了研究,果然是爱手工的。
谨哥儿可是找到了他的新“工作”,也不洗树皮了,围着这俩新认识的小哥哥不停的介绍,是个称职的向导。
正聊着,萧容从杜家回来了,还带回来了搭面包窖要用的松木模板。
一瞧康奇和檀俊来了,更是喜得不行,毕竟他跟李和搭窖实在是有种硬着头皮上阵的感觉,有这俩小师傅在,能踏实不少。
即然木板也拿回来了,康奇跟檀俊就不再歇着,先在外头生了堆篝火,把木材放在炭火边,边烤边弯曲,烤至合适的弧度后,迅速用绳子固定住形状,等待木材冷却硬化。
苏榛见面包窖有“专业人士”帮她看顾了,便进屋,先把牛乳处理一下。
除了打算今晚煮了喝的,其它的牛乳直接静置。
等待明天分层好了,奶油会浮在上头,再摇晃、碰撞,奶油会逐渐变稠,分离出淡黄色的固体,把液体部分也就是酪乳分离出来,黄油就制作完成了。
待面包窖砌好之后,就可以烤制出不少黄油类的吃食。
全部弄利索了,约摸着暖棚里腌的排骨也入了味儿,苏榛便跟叶氏一起把排骨逐段灌入肠衣中,没敢灌得太满,怕肠衣破裂。
苏榛每灌一段儿,叶氏就配合着用棉线将肠衣扎紧,分成一节一节的。两人一边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