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28 / 34)

的欢呼、应和,显示自己也是仗义、不小气的。

宣读完毕,苏榛便上前跟符秀才、寒酥一起把布匹跟银两、粟米都等分为二十七份。

各家派个代表前来拿了便是。

萧家可以领三份,一共便是绢布四丈五、粟米十六升八合、现银五钱零五十五文。以及单独奖给寒酥的手刀一柄。

绢是浅藕荷色的,还织着海棠纹。是苏榛穿到大宁朝以来就不曾有过的好面料,她轻轻摸着光滑如绸缎般的质感,爱惜得不得了。

寒酥也拿着手刀在打量。其实手刀的价值也不比那牛角弓小,但寒酥的视线仍旧忍不住在弓上打了个来回,脸上笑意未减,眼底遗憾却如墨入水,缓缓晕开罢了……

而乔大江跟春娘的那两份,毫不意外的被乔老太婆抢着拿了,一副理所当然甚至还吃了亏了的样子。

苏榛也一刻都不想再看到她的嘴脸,拉着寒酥等人即刻返家。

回到萧家,把情况跟乔大江、春娘也都说了。

春娘只说不怕,反正她在山上赚的私房银两都在,细碎的在棉袄里子缝着呢。

“公事”办完了,大伙儿仍旧沉下心忙萧家的活儿。

户外厨房的砂石地面一个下午就铺就了,但看这天气,至少得晾个两天才能进到下一步。

苏榛也是玩心大起,拉着寒酥、谨哥儿、萧容、叶氏,沿着边沿,由小到大、每人在地上踩了个实实的脚印。

还喜滋滋的:“等这地面干了,咱一家五口的印记就永远烙在了上头呢。”

“那就永远在一起吧。”寒酥轻声说着。

用只有他自己听得到的声音。

地面暂时停工,大伙儿便都去帮围墙挖地基。

时下挖掘的工具简陋,不外乎是些锄头、铲子之类的。

寒酥给大伙儿分了组,力气最大的负责挖掘、次之的负责用木橇把土方运走。清理组便是女眷们,拿着大扫帚不断的清理。

地基三十几丈长度的话,泥瓦匠柳师傅预计有个五、六天能挖完。但与此同步进行的还有其它工序。

比如提前就规划好排水系统。

这是柳师傅提议的,他来萧家便观察了山势走向,围墙靠近山坡,那么排水口设置在地势较低的一侧,让雨水能顺着山坡的走势流出。

至于排水沟渠,他也提议两侧可以用石块或砖块简单堆砌,再用夯实的泥土来加固沟壁即可。

苏榛虽不懂建筑,但也听得出是有道理的,不禁庆幸请对了人。

其实柳师傅的提议看似随口一提,但也是承了东家抬举泥瓦匠、感激之心的表达。否则多说这一句、少说这一句,他又不会多赚,不说也没人知道的。

另外,萧容还亲自做了大门位置标记,拿木桩和绳子在地基边缘标记了宽度和高度,也是跟围墙持平的。

至于大门的制造亦是含在总费用中,最后才会拉过来安装。

苏榛选的是结实、耐腐的榆木做门板。并提了要求是宁愿笨重,也要防御安全,厚度足足三寸。

野兽也好、山匪也罢,短时间想闯肯定是闯不进来。

虽说萧家人也不知道苏榛为啥如此执着于屋都没盖、先建墙。但一路流放过来,但凡是听了她的话,总会是对的,便就没多问了。

整个下午,干活的人数虽多,可眼下天寒地冻的,土层特别的硬,工程速度就有些缓慢。苏榛盘算了一下,又跟萧氏夫妇商量了一番,索性带上银两跑了趟白老汉家,去租借了他的驴车过来。

有畜力,无论是协力挖地基、还是拉土方,速度瞬时快了个三、五倍。

尤其做着做着,萧家又多了笔进帐。

靠山村的人来了,去舒娘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