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冰封岁月里的暖色,她会永远把榛娘的样子嵌在心里,若她也能如此,该多好。
第二日清早,小司赶着马车来的时候,震惊了窝棚区正在吃早食的全体。
准确的说不是他这个人让大伙震惊,而是他拉了整整一马车的鱼……
苏榛第一个冲过来,瞠目结舌,“小司,你这……这哪儿来的?这么多的鱼!”
小司昂首挺胸,一副骄傲的模样,“三百斤整!贮木场伐工们在长干河里下网捞的!我家公子让我来问问苏娘子可要买?若只买活冻的便是三文一斤,买已经处理了鳞和鱼腮黑膜的便是四文一斤。”
还没等苏榛说话,丽娘跟舒娘先就乐得跑了过来。
丽娘不管不顾的大嗓门儿:“还有处理好的?!这也太好了,我们正愁人手不够没鱼能卖了!这鱼太好了,太好了!榛娘,买不买不?”
丽娘嘴里问苏榛买不买,动作上已经恨不得直接卸车了。三文一斤这个价格也公道,尤其处理好的也才四文,这省了她们多少功夫!
苏榛却仍旧怔忡的站在原地,难怪昨天见盛重云一直在河面上,原来是安排这事。
她明白他当然不是为了赚这区区三百斤鱼的钱,可是、可是……
盛重云的好意确实可以极大减轻她身体上的负担,但她知道这份好意的背后,有着他更深的期待。
小司见苏榛迟迟没说话,竟笑了起来,因为这全在他家公子的意料之中:“苏娘子,您可能不知晓,长干河里的东西,公子从来也不与大伙儿计较的。每年盛家伐工都会在每组轮值的时候捞鱼、狩猎,收获少就直接打打牙祭,收获得多就拿去城里卖了换银子。所以今天这鱼,卖的银子是会直接分给伐工们的,他们可不是白干,一个个乐着呢!”
苏榛看着小司眼中的光芒,是满满的善意和温暖。
她已经决定了要买下这批鱼,但她也知道这是他们真诚的、给予她的好意,弥足珍贵。
不知不觉的,苏榛在山上又渡过了数个悠长、忙碌而平静的日子。
每天的轨迹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个贮木场也轮流去了一遍,也愈发对伐工和车把式们的口味了解透彻。
他们喜欢吃重口的、量足的、肉多的、油大的、扛饿的。于是肥肠鱼、铁锅炖山鸡、毛血旺、鲜肉锅盔、酸辣苕皮、烤羊排烤羊腿、红烧狍子……
苏榛的菜单三日内从不重复,换着花样儿的给大伙做,价廉物还美、物美人还甜。
每日往返于山上山下的车把式们,自发成了白水村美食摊子“就这家”最大的“流动广告”。
另外,苏榛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是跟庄伯师傅之间相处十分愉快。
庄伯作为梓匠行当的老行尊,仅收了两个嫡传弟子。一个叫康奇一个叫檀俊。康奇十四岁,就是贮木场康掌柜的大儿子;檀俊十五,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自小被庄伯收养的。
俩少年都是机灵讨喜的。
而苏榛之所以总拿着吃食去寻庄伯,确实是有几分故意讨好的想法。
她也不隐瞒,直接拿了两张图纸给庄伯看,是她拿炭笔画的,丑得很,但庄伯看了一会儿也能琢磨明白,直呼榛丫头果真巧思!
嗯,苏榛在庄伯那里的称谓已经“进化”到了榛丫头。
至于她的图纸,其实就是两样现代的露营装备:折叠式月亮椅、折叠蛋卷桌。
苏榛:“不瞒庄伯,我们白水村女眷下山之后是打算做一辆拖挂美食房车的,里头需要一些桌椅板凳。从载重和实际需要考虑,普通的自然是不行,但这类折叠的肯定没问题。可惜我只会画出样式,不知能不能做得出?”
“这图样又是何处所得?”庄伯亦十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