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0(16 / 34)

边没了,他们这便宜款的还有,虽然比不上她家的,但滋味也不错。

游客们还是很容易尝出差别的。

尤其他们平时吃的都是冻鸡、饲料鸡,现在吃姜家村的这些土鸡,对比就很明显。

一时间这里的食材口碑竟然也传出去了。

村里养鸡棚鸭棚都多了好几个。

村民直接在地里盖个简陋的小房子,围一两亩地,半大的小鸡仔放进去散养,都不用怎么喂食,也能长得很精神,看得游客们又是姨母笑又是口水直流。

说起小鸡仔,展红用孵蛋器孵化的小鸡在十月中旬就陆续破壳,随后紧急孵化第二批,十一月上旬也破壳。

小鸡仔原本预计要养最少二十天,体格才能勉强在成年鸡群里活动,不至于被它们踩死。

但姜蘅发现这些由自家母鸡下蛋孵化出来的小鸡仔体格和长肉速度,比原本的鸡要好不少。

不提先天就很精神,破壳率也超过了机器描述的90%破壳率,到达了93%,要知道这种设备显示的破壳率,买回家后是达不到的。

因此只能说鸡蛋本身质量就很好。

破壳后的小鸡仔就更好了,吃嘛嘛香,四五十只小家伙,一个劲啄啊啄,十来天就长得半大了,养到十五天,那个头就很不错了,比得过之前快一个月大的。

展红便提议可以放鸡群里试一下,先放了十只,适应得很好。

也可能跟姜蘅提前将两只没绝育的小公鸡教训一顿有关,鸡窝都没发生矛盾。

于是第二天又放了二十只。

第三天全部放进去。

这么放了两批进去,原本凋零的鸡群瞬间显得热闹了。

之后就暂时没有孵蛋,天气冷了,第二批孵化的小鸡仔因此还死了好几只,再孵下去,饲养起来更麻烦。

而四十多只母鸭,也在十月下旬陆续开始产蛋。

前一批个头相对小一点的鸭蛋,姜蘅都留下来,攒个四五天,就开始自己腌蛋,全靠网上的教程,还得是大数据时代,一搜什么都有。

根据步骤先将鸭蛋洗干净,这一点对她来说就格外简单。

随后用八角、桂皮等香料加盐放入水中煮开,煮开的水带有香料的香味,是漂亮的浅褐色,再将鸭蛋在白酒里滚一圈,就能放入容器里,倒入晾凉的香料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左右就行。

姜蘅开始腌蛋,听见消息的村里人也纷纷过来抢购鸭蛋,也想要腌蛋。

她不怎么卖这些加工过的产品,但村子里人现在大部分都在自家做点小生意,靠着过来旅游的人赚点钱,看见啥能赚的第一时间跟上。

因为村干部们的严格控制,耳提面命,价格一直都很平价,食物也都真材实料,因此反馈很好,很多客人走之前都会买不少农家特产,整个村子的整体收入都增加了,比如赵宁,她生孩子之前在城里是做服务员,一个月四五千,但现在自己经营农家乐、开了个小卖部、还搞视频号,每个月收入光农家乐就能有个一万多,更别说其他的。

她丈夫都果断辞职跑回来给她打工,婆家大哥大嫂也都回来,将自家房子装修了搞上农家乐,公婆俩做后勤,一个看孩子、一个帮忙打下手,一大家子收入说出去让城里打工人羡慕死。

当然这是干得好的,赵宁本身是年轻人,脑子相对灵活、又在大城市见了世面,不管是卫生、审美、还是分寸感都很让年轻游客们喜欢,预定她家民宿的客人就没断过,花钱也花的心甘情愿。

干得稍微差点的人家月入过万也是常事了。

游客来玩,比平时都会更大方一点,这边竞争力也小,比如有个开烧烤店的,全村就一家,别人想吃烧烤只能去他家,那赚钱肯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