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实。在场之人的神情由看戏转为惊叹,由惊叹转为歆羡——这般小儿竟能有如此才能,莫不是明知学堂又要出一个状元了吧?
“不错不错。”左丈人捋着胡子,欣慰点头,“是个好苗子,安则,你可要好好培养啊。”
“是是是,一定好好栽培,争取再出一个状元郎!”
左丈人听见这话,神情却恍然间变得有些严肃,好似告诫一般对姜堂长说道:“培养好苗子可不是光教书就行。出众且良善之人时常遭人嫉恨而受苦,此前的教训你也得记着,切不可再让我们的学生遭受此等事情,明白吗?”
“明白明白。”姜堂长对左丈人极为恭敬,甚至到了谄媚的程度。
穆宜华看着新奇,觉得这姜堂长不像明知学堂的堂长,这左丈人才是呢。
一众师生陪着左丈人巡查完学堂,他又嘱咐了几句,便挥手让众人留步,自己坐上牛车便回家了。
姜堂长见他离开,终于长舒一口气,怨声载道:“可算是走了……每年都要来一次,真是难伺候。”
“唉,谁让他的养子是当今状元郎呢,如今还在襄王手底下干活,惹不起啊惹不起。”
“你说状元郎寄给他的钱财他怎么就是不自己省着花,偏要捐给我们呢?怕不是就为了能年年来我们这儿充老大,看他的脸色吧?”
学堂的人你一句我一句,姜堂长许久没说话也有些不耐烦了:“行了,瞎琢磨什么呢,叽叽喳喳的……学生们都等着开课了,学生要紧,赶紧进去!”
穆宜华与许多刚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一齐立在学堂门外张望,有些父母手上还提着篮子,里头放着几张饼和馒头,生怕自家孩子在学堂吃不好。反观穆宜华,两手空空,甚至连束脩笔墨都是让穆长青自己提来的——她一点儿都不担心自家弟弟,皮糙肉厚的半大小伙子,有什么好担心的?
她心中仍旧牵动着方才左丈人和姜堂长的话,若是左衷忻曾在这明知学堂读过书直至进京赶考,那么按照常理,他们应当一早便见过面了,可为何……她却全然不记得有这个人呢?
第 106 章
穆长青学习很是上心。夜里很晚, 穆宜华也时常能看见他房间灯火通明。可她渐渐地发现穆长青好似不单单是在学习,而在做着一些其他事情,纸墨都用得极快。待到一日他又去读书, 穆宜华做贼心虚地溜进他的屋子, 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终于让她找到了蛛丝马迹。
她在穆长青的书架里找到了几张写着人名, 画着地图的纸张,后面还跟着几个故事情节,诸如哪个山头的土匪因听闻金人南下,心中愤怒并起,自立为王广招英豪, 誓要提刀斩下金王头颅,还有哪里来的豪杰听闻此等大事, 携带家眷与手底下几百号弟兄浩浩荡荡投奔土匪头子等等。
这下穆宜华算是明白了,这小子晚上不睡觉偷偷摸摸爬起来写话本子呢,还写得有模有样的。
穆宜华又找出几张初稿,看了个大概将它们放回去便出门了。
等到傍晚穆长青回家做好饭, 她才抱着一大堆书籍姗姗来迟。
二人吃好饭,穆长青刷好碗,一边嚷着“写窗课”一边回去自己房间将门关上。
穆宜华没理他, 自己回到屋子里开始盘算日后的营生。
她与玉衡当的身契一直到今年七月才算结束, 当初能遇见秋露也是老天爷可怜她,去当账房先生也是权宜之计, 日后她必定是要离开自立门户的。两浙路人杰地灵, 诗情画意, 自己又精通书画,若是走这一条路想来来钱更容易些。
她又算了一遍家中开支, 起身抱着书敲响了穆长青的房门。
那是一大摞时兴的话本子,从唐传奇到南曲,从英雄侠事到缠绵言情,应有尽有。穆长青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