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上,“父皇,老国公一年前便有话留下!说是圣人但有恩赏,请儿代其辞了!”
四爷就道,“曾祖父留下话了,说他本只是山东一田夫,不过是投效了明主,这才做到三公之顶,贪享了一生富贵,已然足够了。人寿数终有尽时,不必苛求。他老人家想要简葬,黄金宝玉,一盖不带。只说用麻布把车盖住,装上棺木便可。棺木中只一身穿的衣服,若要带,想请圣人恩准他带走一身朝服。他说,若是死后真有灵,他想穿着朝服去拜见先帝。又说,别的随葬之物,就罢了,千万记得给他陪葬几匹烧制的马匹,若得再随着先帝南征北战去,没有战马怕是不行。地宫里不必奢华,用匹黑布做个帷帐,用一匹白布做个顶子,若是有白纱,给四周用一圈白纱,再给帐子里挂是个木偶,就算是尊了殉葬之礼了!其他的,一盖不用,一盖不带。”
李治嚎啕出声,林雨桐赶紧喊太医来,“父皇,不可过于悲切!”可怎么能不悲呢?!
莫说宫里,不知道多少人前来奔丧,哭晕在灵堂上。
直到此时,林雨桐才知道李治觉得暂时离不得李绩的缘故!朝中文官来了那么些,上到宰相,下到五六品官员,受李绩赏识推荐者,乌泱泱一片。
一个人推挤了这么多文臣,却未曾结党,这得多不容易。
再看看武将,更多!
李绩从不贪财货,有收获就往下分。他为人又讲义气,大唐开国之处,单雄信被俘虏,李绩为此人求情,李渊恩准。李绩跟单雄信是朋友,在刑场上,他毫不避讳,割了腿上的肉喂单雄信,兄弟一场,不能跟你同日死,这肉同你一起去了!
而后又收养了单雄信的儿子,不避讳谁的猜忌。
对一个大唐的罪人尚且如此,就可知他怎么对部属同僚的。
出兵则为战,回朝则为相!什么是出将入相,这便是了。
这么多门生故旧、同袍旧泽,他愣是不贪权,不结党。
李治焉能不痛!送葬之日,他就站在未央古城上,看着灵车哭的不能自已。李弘打算亲自送葬的,但礼官不许,他也陪着圣人,哭的几乎是站立不住。李治给李弘留下话,他说,“陪葬昭陵,等朕走后……李绩配享太庙……”
李绩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他的陵寝在昭陵,陪葬在太宗皇帝身边,陵墓修建的标准坚持按照卫青和霍去病的标准。而后,他的灵位将陪着李治,配享高宗庙!
此等人物轰然倒塌,便是早有准备,可朝局也不免有了变动。
也因此,林雨桐有机会从台后走入台前,踏入了历史舞台……
第795章 盛唐风华(47)
李绩没了,该守孝。
但家里这么多人,守孝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四爷跟李绩这是曾祖父与曾孙的关系,第四代人了。按照礼制,以五服的远近,守孝期为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
再是承袭了爵位,可从礼制上来说,是这样的。儿子给父亲守孝,三年。孙子给祖父守孝,一年。曾孙给曾祖父守孝,九个月。
就是这么一种关系。
其实两人是打算往三年上守呢!毕竟属于承重曾孙,省的人挑理。
真就是关门闭户,在家守孝呢。要种什么也不耽搁,像是洋葱,这玩意弄来去年在自家园子里种了,今年就能在庄园里种。可庄园里太旱了,这东西种下去就怕保不住。
怎么办呢?府里能种的都给种上,这种子又不能放着不管。
另外就是哈密瓜,当然了,如今不叫哈密瓜,被叫做穹窿。
她细心的在家育种,而后一棵一棵的种下去。今年天旱,这东西依旧是能长的。
两个府邸,那么大的地方,人口是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