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770(21 / 30)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75094 字 5天前

也知道四爷的情况,许是皇家矜持,香菊说的民间的热闹并没有在皇宫大内上演。

就是换了一喜服,引至正殿。

做父亲的其实该说:戒之敬之,宫室无违命。

做母亲的该说:勉之敬之,夙夜无违。

这是说,嫁出去之后,别像是在娘家一样那么多小脾气,收敛着些,要本分,要听话。

李治没说固定的词,只道:愿我儿长乐无忧。

武后也没说该她这个母亲说的叮嘱,叹了一声才道:我儿定会平安喜乐。

怎么说呢?感觉挺复杂的。这一刻,她也诚心期盼他们,都康健无病痛,长命百岁。

送嫁的是李弘李贤和李显,李旦还不到太懂事的年纪,只是要走的时候,他扯着她的袖子,“阿姐要去哪?天黑了阿姐,不能出门了。”

“改天阿姐接你出去玩。”

真得走了,李旦哇哇哇的哭起来,太平还在侧殿睡觉,吵吵嚷嚷的只怕也不安稳。

看着依仗远走,李治跟刘仁说:“她真心待兄弟,兄弟们便都以真心待她!”

是!“公主会平安喜乐的。”

外面如何的热闹,桐桐也看不见。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盖头,却有蔽膝。蔽膝就是一块大方巾,跟盖头的作用一样,就是遮住新娘子的脸。不是为了不叫新郎看的,而是为了遮挡外人的视线,不叫别人窥探新娘子。

她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的,跟着四爷踩着毡被引入正堂。

这个拜堂不是夫妻对拜那一套,女子得被带过去‘坐帐’,而后双手放在胸前,再交叉合十,躬身那么呆着。只男子一人一起一拜,这叫男跪女不跪。

话说,这要不是裴夫人全程在边上陪着,忙中能不出错吗?就问自己熟悉的哪一项跟如今这个是一致的。对了!坐帐之前,就不要蔽膝了。而是侍女或是丫头用团扇帮着遮挡住新娘子的面容。

行完礼了,要看新娘子,得怎么办呢?

得念《去扇诗》。

之前是皇家的礼仪,没人敢闹。但在英国公府,人家就敢闹了。这一闹,林雨桐才算是长了见识了,好似任何一个人只要张口,就能诌几句打油诗似得。

这个一首,那个一首,催着新娘子去扇,可香菊在边上,“殿下,不能急着……”

不急着不行呀,内急了!早点走完流程不成吗?

这还真不是急就能完的,好容易把扇子拿开了,大家也看了新娘子了。而后该送入洞房了吧?结果坐在榻上,就有几个夫人进来,先是见礼,而后不住的抛洒金钱花钿,一个妇人在边上唱,林雨桐也没听懂几句,只听见唱什么:男愿总为卿相,女即尽聘公王。

唱完了,可以走了吗?

还不行!得用‘同牢盘’吃三口,两人相对而坐,用一个盘子。之后才是交杯酒!

交杯酒喝了,能结束吗?

还不能!两人得把袜子脱了,一边脱,这些妇人一边念诗,尿急的人也不知道这念的是啥。脱了袜子,她们用丝线把两人的脚趾绑在一起:巧将心上系,付以系心人。【1】

绑完了,得脱衣裳了,一件一件的往下脱,不会叫你脱完的,反正身上的衣裳和配饰,下一件,一首诗。下一件,再一首诗。最后衣服脱的在家那么穿不冷的程度,配饰一件没有了,人家把两人的头发分出一一缕来,合发,就是绑一块。然后放帐子走人,一层帐子一首诗,一层帐子又一首诗。可算是关门了,两人的大拇脚指绑在一起,头发还有一缕绑在一起。

陪嫁带在身上的刀子终于派上用场了——是的!出娘家们祭奠神明的时候,供桌上就放一把刀子。要走了,这把刀子塞袖子里,给带来了。

这玩意到底是干啥用的,林雨桐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