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平九年,陕西延安府闹饥荒,成都地震,五月还闹了一次日食。
泰平十年,数地小规模地震,人员倒是没什么伤亡,损的都是其他。有一场灾,只赈灾就能拉的周边一年赋税全填进去。而当地是三年缓不过来。
泰平十一年,还是陕西延绥,前年的还没缓过来,这又一拨来了。要是按照历史轨迹,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高迎祥李自成这些人开始造反的,赤地千里,活不下去了,怎么办?
这一年接着一年的,地面往下得三尺,干巴巴的都是黄土,一点水汽都不见。这地方连年如此,就证明暂时无法维持生计了。
朝廷又考虑移民,沿海、安南、台弯,只要去,开荒多少算多少,都是你的!朝廷帮你安家。三四成的百姓乐意过去,这又是一次从北到南的大迁徙。而这些大灾的地方,除了水利设施好的农场、军垦和大的地主,大部分都撤了。这些加上边塞之地的驻军,看起来,就格外的荒凉。
大明都如此了,朝北走的蒙古,他们的境况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今年是泰平十二年了,六月的时候,黄河又溃堤了一次。好家伙,沿河数省受灾。
赈灾是一方面,还得防着民变。别觉得就没有民变,不是!几乎是年年都有!大小不同而已!皇上圣明,但什么样的灾别落到什么人身上。哪里没几个桀骜的,混混似得的,以前过的挺好,可这突然遭灾,朝廷给的赈济,那真就是饿不死而已。什么野菜干,麦麸皮,红薯粉,乱七八糟的熬一锅,凭啥得过这样的日子?活的像个人吗?
拉上一伙子人,一扇动,扛着锄头就要攻击官府。
结果自然是被镇压了,但每年这么闹上两次这样的事,还不够闹心的呢。
林雨桐有时候坐在钦天监的观星台上,一坐就坐半日。一个人对着天空幻想,假如真有一日,我能上天入地,那我一定要把掌管风雨雷电的天神们一脚踹下凡尘,就把他们塞到这个时候的大明,叫他们尝尝其中的滋味……
第592章 明月清风(168)
林雨桐隔着窗户朝外看, 启明一蹦几个台阶,直接就窜进来了,“娘——我回来——”
回来了就吃饭, 就等你吃饭了。
一进屋子, 爹今儿怎么早早的也回后头来了,“是娘哪里不舒坦了?”他过来先把手伸过来, 在亲娘挺着的肚子上摸了摸, 里面那位有点小烦,抬脚踹了一下,证明他的状态很好。四爷催他, “洗漱了再来。”
洗完的小屁孩就是个孩子样儿, 散着头发,穿着小棉袄, 散着夹裤腿,赤着双脚上了炕,也不好好的盘着腿,就那么一腿曲着, 一腿支着,上手就抓桌上的小酥鱼, “还是我娘做的香。”
那也小心点刺!
四爷干脆上手,把小酥鱼的肉都给剔下来给他,照例的问了一句:“这几天跟着先生学什么了?”
如今再去朱字营,那是四五天不见回的!基本在那边上课, 就住那边了。
那边教了什么,上课学了什么, 晚上准点的就送到了四爷的案头,四爷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每次见了孩子, 还都有这么一问,几年来,一直如此。
启明把鱼肉塞嘴里咽下去,这才道:“这几日,无甚正经的课程。只是有许多大明历代先皇进学时的课程表……先生觉得,儿子应该对此有了解才是。”
林雨桐都没注意过这个课程表,压根就没想继续用,因此也没怎么关注。既然先生特意点了,她也就问了一句:“跟你现在学的,出入甚大?”
嗯!“曾祖父进学的课程儿子详看了……”
是说万历皇帝。
“吃了早饭,先去文华殿,听大儒日讲。第一节 课,必须是《大学》《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