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1780(3 / 27)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72489 字 3天前

就是本来交粮食就行,朝廷要把粮食折算成钱,再把钱给折变成布……”

桐桐一下子就懂了:折换率由朝廷和官府来定!这么这换几次,税别说翻两三倍了,就是十倍也能翻出来呀。

一时之间,桐桐还真被这个新增的知识点给打懵了。

四爷叫富弼近前,“对于朝廷推广的‘交子’,有些地方我没弄懂。富大人学富五车,可否给在下解惑呀。”

富弼忙应了,“王爷请问。”

“我看邸报,说是今年有加印了‘交子’,敢问旧币回收了多少?”

桐桐对别的不敏感,数字这个可太敏感了。若是加印纸币,不回收旧币,这不就是意味着纸币超发,超过准备金了么?

这是稀释备用金,损的是百姓的利益呀。

桐桐明白了,四爷的意思是:当皇令大于法令之时,这么操作风险极大。

富弼在那里解说着这些年朝廷印纸币的数量情况,虽然还不严重,但已经隐隐的感觉,它的数量有些不大对了。

四爷叹气,却没说别的。只扭脸跟晏殊说,“我记得早些年,大宋立国才三十年时,就有李顺、王小波闹民变。他们当时喊着什么?他们说啊,‘均分田,吾疾贫富不均’。晏大人,他们没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要‘分田求存’。”

晏殊明白,这话看似敲打自己,其实呢?是拿自己做鼓槌,敲打那些党项贵族的。

告诉他们,分田势在必行。大宋在这件事上走过弯路。

既然主要不是说给自己听的,那他就不接话了。

果然,雍王也没叫自己接话的意思,只是看向其他人,“诸位以为呢?”

山遇惟亮就问说,“若是分,如何才算是公平呢?”地有优劣,草场迁移,这是没法分的。

四爷就笑道,“好的地方,各个部族都有份;不好的地方,各个部族也都有份。不偏不倚。”

晏殊慢慢的低下头,心说,若是如此,这岂不是把每个部族给打散了。他们再想以部族聚居,就不大容易了。

这哪里是钧田?这分明就是借着钧田的名义,在拆分党项呀。

可这也是一定程度的延续了夏州的政策,毕竟李德明的政策就是——藩汉杂居。

第1772章 大宋反派(93)

晏殊回到汴京,天已经微微有些热了。

几场雨之后,河水涨了,来往的船只穿梭不停。晏殊指着河水,问富弼,“可还记得昔年一起探春游河?”

如何能忘?

“昔年,雍王还是县公,翩翩少年郎坐于船头点茶。昔年,王妃还只是郡主,一身男子装扮,靠在船头听曲嬉戏……何曾想过,那样的两个孩子,已经长成一方雄主了。”

富弼心里叹气,明白岳父心里的怆然。那俩人小小年纪,已然是一方雄主了,可官家还不曾亲政!太后还把着权利没有撒手。

那两人昔年跟被赶出京城一样,可以说是赤手空拳打下了那一片江山。可官家是,空有山河,却不敢伸手来把握这个乾坤,奈何?

要知道,他们年纪相仿,官家还大了几岁呢。

晏殊这一趟真的老了好些,尤其是站在太后和官家对面,当着朝中的重臣同僚,听着同行的其他人讲这一行的所有见闻,他站在这里更加的难受。

他们这一行是李氏覆灭的见证者,几乎所有的过程都有人目睹了。

战场上冲锋陷阵,勇擒敌将;夏宫门前,破门解困;夏宫大殿,斩杀党项酋长……他们在大宋何曾见过这样的热闹。

刘太后双手紧紧的抓住椅子扶手,问说,“所以,雍王是新王?”

“不!雍王还是雍王。也未曾住进夏宫!”富弼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