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1740(9 / 27)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70953 字 3天前

以他父亲遗言的名义,表示愿意跟各方和平共处。在这一政策之下,他稳固了夏州,也使得四战之地有耕无战二十余年。

用四爷的话说,“此人不过分贪功,不过度求名。放的下身段,虽两边称臣,然为安民固国做识时务之选,此乃真豪杰。”

桐桐明白这话的意思,也就是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前,其实李德明已经把建国的一切都准备妥当了。连皇宫都是营建了好些年了。李德明是在万事俱备,只欠登基的情况下,突然去世的,那一年他也才五十一岁。

四爷给的评价是:“李元昊虽为枭雄,然若非其父为基,何来西夏?”

换言之,而今的夏国虽偏居一隅,但此乃李德明创下的基业,亦可称‘伟’!

也因着四爷这些提前的交代,桐桐对这个在史书和各种野史上的都未曾有太多交代的人物,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钦佩。

这份钦佩并不需要多少华丽的语言去修饰,以大宋雍王的身份来说,四爷也无须说太多恭维的话。但李德明还是感受到了这俩年轻人真心实意的敬意。

他本是坐着的,此时,他却站起身来,迎下了台阶,“雍王殿下客气,快请上座。”

这表达的是:我坐着受礼,那是因为你与我儿乃结义兄弟,以长辈之身受你祝寿之礼,此合乎礼仪人情;我起身下阶迎你,那是因为你是大宋的雍王,我是大宋的夏王。你我爵位一样,我并不比你更高贵。

桐桐心说,这就比李元昊将自家安置在都亭驿高明多了。人家坦坦荡荡:我称臣了,我认。

那些小处的暗示,他不屑去做。皇宫都已经在建了,还要什么暗示呀?

夏王的两侧,侧着放着两个案几。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四爷和桐桐应承了之后,主动往西边坐了,东边给辽国让了出来。

自来,东边主贵。

李德明微微讶异了一瞬,这个让步做的,有些出人意料了。自大宋传来的消息,这位柴郡主可是厉害的紧呢。她的强硬叫他一度觉得,夏州和大宋的边境难有宁日了。

尤其是儿子受挫之后,他随时都有准备,准备处理跟大宋的摩擦。

所谓的结义,那是儿子自以为的解决困局的办法。国与国的利益又岂会因为这个而改变。

可万万没有想到,在面对辽国的时候,两人很默契的退了一步。

李德明用余光打量那个看起来极为乖巧的郡主,就见她此时正朝上首站着的王妃见礼,端庄娴雅,温文雍容。

他重新看辽国的公主和驸马,此二人也只颔首,就往东边去坐了。

桐桐坐在位置上,有婢女过来斟酒,她随手端了杯子,才要喝一口,就见瓷杯里嵌着银色的花纹。

这个银色就是银子金属做的塑形。

都知道,银子有验毒的作用。因为一般的毒药都做不到很好的提纯,有一种硫类物质祛除不掉,一旦碰上银,银子就会变黑。

如今杯子里有银子装点的花色,酒水清澈,花色银亮清晰,证明极其干净。

再低头看着摆上来的果盘菜品,盘子碟子都是一样,零零碎碎的银饰点缀其间,无一处不昭示着今晚的宴席用心的做到了叫人安心。

桐桐拿了筷子在手里,银筷入手的质感和重量都没毛病,这就是银筷。

她看了四爷一眼,然后酒喝了一口,菜品水果各尝了一口。

结果这边四爷还没动筷子呢,耶律岩母在那边就要动筷子,却不想那位秃鹫驸马在桌上拉住了公主的袖子,朝她微微摇头:没瞧见吗?两边的菜色不一样。越是用银盘银筷叫人打消顾虑,才越是当小心才是。

耶律岩母看了驸马一眼,转脸就喊桐桐,“我瞧见你那边是大宋的菜色,我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