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0-1700(11 / 27)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69481 字 4天前

农业,大理国几乎四季如春,物产丰富。

桐桐站在外面,看着外面的大雪。所以说,看事得沉下心来。打仗吗?跟谁打?怎么打?跟北辽起冲突,就得调集更大的兵力去防备西夏,防备吐蕃,防备大理。

这有时候都不是军事上的人,而是得有人有更大的战略眼光处理事情。这种状况就是你不强起来,那等别人强了,你就遭了。谁都想来吞一口!

她跟往常一样,快步在皇宫里走着,终有一天,她是要去演武场的。

四爷在课间就耍太极,慢悠悠的,强身健体嘛。他请赵祯一起,赵祯只摆摆手,“颇为不雅,免了吧。”

那边蔡伯俙正拉着先生问问题,他问说,“读唐史,方知唐史有许多和亲的公主。自我大宋一朝,倒是不曾见过和亲?”

这先生看了官家一眼,这才道,“倒也不是没提过和亲,只是提了几次,都被辽国给拒绝了。”

赵祯回头看先生,“辽国拒绝了?”

“是!雍熙三年,朝廷曾判断,辽国可能出兵扰边,当时太宗就召集了大臣商议,就提出了和亲之请。若是能和亲避免战争,不失为一个办法。自此两国交好,叫百姓免于战火总是好的。辽国以后宫女子皆需萧姓为由,拒绝了。”

萧家为贵,换言之,人家觉得你大宋的公主没萧家的女子尊贵。

“又十年,两国再度兴兵,又提出和亲之请……”先生摇摇头,“辽国还是拒绝了。再加上朝中,许多大人认为和亲乃是长了别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只使团去了辽国,两国之间又和平了数年。”

四爷的动作没停,事实上,仁宗一朝,也主动跟辽国提过和亲,对方第三次拒绝了。这便是态度了!本是北宋跟西夏的战争,辽国强势插手,逼的北宋不得不提出和亲叫辽国改变偏向西夏的态度,结果又被辽国拒绝了。

当然了,这是一种想和解的态度,并不意味着真要和亲。可逼的北宋不得不用此计策来表达想跟对方求和的态度,这本身就是个大问题呀。

如此这般,北宋依旧没能足够的重视军事,怎么弄呀?

他看向赵祯:试试嘛,先在此人身上试试看。

第1695章 大宋反派(16)

交浅不能言深。

便是再多的想法, 跟赵祯不熟,感情没到一定的份上,再合适的话说出来那就是不合适。

所以, 别急!慢慢处嘛。

早起要进学, 到点四爷也就醒了。洗漱了,穿戴好, 出门跟蔡伯俙一块往学舍去。

寒风刺骨呀,就这么几步路,吹的人直哆嗦。四爷将斗篷的帽檐往前拉了拉, 遮挡住了风。蔡伯俙缩着脖子,进了学舍才道,“之前还说你的斗篷不合适……”原来是刻意做的长了一些, 帽子也更大,厚重的帽子一直挡住面颊和眉毛, 真就是一点也不怕风吹。

他搓着手,四下里看看。

四爷也没急着脱斗篷,先夹了兽头炭扔在火盆里。必是宫人起晚了, 早起没把炭火升起来, 这会子学舍里冷的呀,大衣服都脱不下来。

蔡伯俙坐过去, 想研磨才发现水面上都冻了一层冰。

外面有宫人进来, 拎着热水, 熟门熟路的将热水浇在冰面上, 冰化了, 不妨碍研磨了。

四爷全程看着:“……点点点”这也太惫懒了一些。

他没言语,看赵祯来了怎么处置。

结果人家来了,就裹着披风坐着念书, 手不时的搓一搓。

四爷就问说,“我叫人进来把炭盆往官家身边挪挪?”

赵祯摆摆手,“不用了,稍候些功夫就暖和起来了,不妨碍。”说完,又低声解释了一句,“必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