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1690(6 / 29)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77148 字 3天前

这个身份可要命了,原身叫赵从真,乃是赵匡美的曾孙。

赵匡美这一支四零八落的,他们这一房在江南,因父亲调往徽州任职,不想路遇水匪,家中除了他和随身的小厮之外,尽皆遇难。他和小厮跳入河中逃命,小厮水性好,没有丢下他遁走。逃出升天之后,这孩子一心想着上京求助,要为家人寻仇。

落水奔命、亲眷遇难,连日赶路,一到京城就一病不起,终是夜里高热不退之下,人没了。

而今,自己来了。怎么办?一则,身体有恙,扛不住了;二则,身无分文,活不下去,三则,不见桐桐,需得传递消息。

他只能选择:“送我去开封府!”

什么?

去开封府,击鼓告状。”宗室遇害,不该告吗?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有人管饭,有人给请大夫,事情传出去了,桐桐能第一时间知道他的消息。

这就足够了!

第1683章 大宋反派(4)

开封府里无包拯!

这一年, 包拯还没有出仕,依旧是庐州的读书郎。实际上,包拯真正在开封府任职的时间也就一年有余。不过是此人为官清廉清明, 又清理积案,累世在民间口口相传之下, 好似包拯就该在开封府断案一样。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四爷看着开封府外的大鼓,这个鼓其实不能瞎敲的。正确的方式应该去写状子, 然后递上去。可衙门的状子是那么好递?尤其是越级跨地域的递状子,这就更难了。要么说戏曲中动辄拦路告状呢,再要么女扮男装科举的去告御状呢?

这都是被逼的无奈之举!

四爷扶着紫毫, “去对面……写状子。”说着伸手,“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

可这银钱不够请人写状子的钱。

四爷没想叫人家写,也没钱叫人家写。只能摸出皇室佩戴的玉珏,然后递了银钱过去, “借纸笔一用。”

看在玉珏的份上,人家借了。

四爷提笔写了状子, 然后道谢, 拿了状子叫紫毫搀扶着去开封府门前。不到跟前,就有差役拦住了, “何事?”

“涪陵县公后嗣遇害, 特来告状。”四爷说着将状子递上去,“要么, 接了状子;要么, 我击鼓。”

涪陵县公是谁?差役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只能先拿着状子,“你等着,我问问。”

进去先找师爷, “一时竟是想不起谁是涪陵县公?”

这师爷一拍大腿,“太祖太宗胞弟,初封齐王,后进魏王,再之后因获罪贬谪洛阳,而后降为涪陵县公,安置房州。”说是安置,其实就是发配。

这差役吓了一跳,“来人是个少年人,言称家人遇害。”

师爷忙道:“大事!大事!不能等闲视之。拿状子我看!”

状子一接过来,师爷都愣住了。此人的父亲在赴任的路上遇难了,按理说官员不到,到了日子之后吏部就该收到折子了。按照他说的日子算,这折子早该到朝廷了。可朝廷怎么做的,他还真不知道。

其实,只要等着吏部的消息,或者干脆去吏部问问消息,再不行,找吏部将情况说明,吏部也会向上奏报的。怎么把事情闹到这里来了?

“是个少年人?”师爷再问了一遍。

“是!年岁不大,看起来病体缠身。”

师爷抬脚往外走,“去见见。”这种人就属于接待是错,可要是出事了,就错上加错了。谁都知道,官家尚仁,又向来对宗室宽和,别叫在开封府出事。

结果就见真的是好孱弱一少年,他拱手上前,“敢问?”

“赵从真。”四爷还礼之后忙道,“实是无奈的很!这才不得不来。只因家父的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