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一开始就有人来拜年了,也不得清闲。”
也行!
桐桐真没累着,连过年的菜之类的都是小招那边的师傅做好的,人家给送来了。
那就收拾了收拾,等年三十一大早,就开车回家。
这一年,农村几乎就没有变化。
路还是那条路,树还是那棵树,俩孩子暑假在家里呆了一个月,这也有半年没回来了。早早的就趴在车窗上朝外看。
金锏问他爸:“……金锁伯伯他们可累了,为啥总也挣不到钱?”
林雨桐就笑,“你知道人家没挣到钱呀?”
金锏嗯了一声,“暑假的时候,下雨金锁伯伯穿的那件衣裳……你看,这么冷了,金锁伯伯还穿那么一件衣裳……”
林雨桐朝前看去,路边慢悠悠走着的金锁才三十多而已,背微微有点躬着了。他身上的是一件老旧的中山装,是他当年跟桃嫂子结婚的时候置办的。这衣裳四季都穿,夏天光膀子,但要是下雨或是早晚的时候,光膀子披一件外套,就行了!冬天呢,外套穿在旧棉袄的上面,来来去去的,就这一件。
孩子是在问:他那么辛苦!一年到头的干活,累死累活的,可却添置不了一件新衣裳,这是为什么?
还没来得及再说话,金锁转过身来了,四爷把车子一停,才打了一招呼,金锁就给四爷使眼色。
四爷先下了车,然后桐桐和俩孩子在车上看着,看着四爷掏出钱包,从中抽出两张钱递过去了。
金明明一下子就明白了:都年三十了,只怕金锁伯伯家的年货还没准备。他其实就在这里等着呢,等着自家爸回来的时候借点钱,好叫一家子能过的去这个年……
第945章 流金岁月(76)
四爷上车的时候,金明明摁了金锏的头,好似两个人在打闹一般。借钱是一件叫人尴尬的事,作为小孩,得装作不知道。
桐桐不得不搭一句话,问说,“馒头蒸了没有了?”
金锁笑道:“蒸了,赶紧回吧,叔跟婶子都等急,从早上起来念叨到现在。”
然后就回了,金锁得赶最后一个集,去买点年货,好过年的。
等车动了,金明明才问:“为啥不找我爷爷奶奶借钱呢?”也不会不借的。
桐桐就看孩子,“你想呀,你三伯过完年要去城里做生意,本钱需要很大一笔。哪怕不需要那么些,你爷爷奶奶也会叫人以为需要那么些的。”
懂了!这叫财不露白。
在自家不自己做生意,三伯需要大笔的本钱,而大伯的生意只能是细水长流,小额进出的时候,爷爷奶奶想叫大家忘了,忘了自家可有钱的事实。
财多了招灾呢!这是爷爷奶奶常挂在嘴边的话。
整天整天的哭穷,跟谁都这么抱怨,那么以前欠着家里钱的人,在还不上以前的债务的情况下,就不好意思上门借钱了。
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接受了这一套说辞。那就都会认为,金家的日子很可以,但也不是那么特别特别的有钱。
转过弯了,家就前面。
爷爷奶奶果然就在门口站着呢,正朝这边看。金锏拉开车窗,“爷爷——奶奶——”
哎呦!可算是回来了。
车一停下来,车门子就被拉开了。老两口伸着手要抱孙女孙女下车。
可金明明长的已经比她奶奶高了,这会子趴在她奶奶的肩膀上,“炖兔子了没有?我想吃兔肉了……”
杨淑慧高兴的,“你大伯收了一冬的兔,都冻着呢。你三伯娘正在厨房炖着呢……”
俩孩子蹬蹬蹬的就往家里跑。大民家三个儿子,三岭家一个儿子,跟这四个小子会师了,金锏又急着拿他的包,“我带了可多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