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810(7 / 42)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106520 字 3天前

边的冬日,也像是安西的春季,怎么就没想着去南边置办茶山呢?自己产茶,自己炒茶,自己的商队运回来一路再往西。天竺的茶跟中原的茶,还是不一样的。只要不一样,就没有没不出去的道理!只要卖出去,就不会不赚钱。”

阿史那愣了一下,“去南边置茶山?”

“对呀!还怕无人经营不成?僧佛要去传道,向东向南都可。僧人借你的地方,你借他们的人帮着打理,岂不两便?”

这……朝廷允吗?

四爷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也不瞒你,朝廷的意思呢,还是要相互之间多些了解。朝廷派了人来,可也得叫你们了解中原。可要做到这一点,那这还在于两个字——施恩。”

阿史那点头,怪不得一直没等到降罪呢,原来根子在这儿。朝廷是想以施恩的名义,拆分他们呀!

或者说,朝廷忌讳的不是兵将,而是这些僧人,是记事官手里的天竺文。

可这与自家有什么坏处吗?也没有。自家本来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借鉴天竺文是借鉴,借鉴汉字也是借鉴,有什么关系。

阿史那欣然允诺,说是会商议,随后给答复。

那四爷便不再提了,这几天也没干什么,就是带着桐桐把焉耆城给参观了一遍。然后就动身回了,其他的什么也没说。

阿史那石河站在阿史那道真身边,低声道,“真能去买茶山?”

公主没言语,必是能的。

阿史那石河很急切,“南边许多地方都是荒山,我是知道的!但确实是适合种茶。若是允许咱们买……或是以功恩赏,这是再好没有的事了。他们以为商贾乃是低贱之事,可若没有商贾,部族又怎么能强大呢?”

是啊!你说的有道理。

在回去的路上,桐桐就跟四爷低声道,“多数胡人,少了一份‘国’的意识。”

是!他们有宗教信仰,有家族利益,就是没有国这个概念。

这也是文化的不同造成的。不过中原的文化,是不怕他们这些宗教的。一样的佛经,你拿去宣讲去吧。看几个百姓能特别虔诚的信你?从古到今,所谓兴盛那不都是跟着政治需求走的!上面都信了,那咱们就信吧。别人都信了,咱们也信吧。

可其实呢?你叫他倾其所有的供奉你试试?

穷人给供奉一碗清水,会对着佛许愿:等将来我发达了,我会给你重塑金身的。

那得你先保佑他发达嘛!在这之前,他的就是他的,他舍不得给你。

富人是真的会给佛塑金身的,这种情况下,那一定是他所求甚大。佛估计也办不到!他也知道佛办不到,这不是死马当活马医嘛!

去吧,在那个地方,不管跟谁讲佛法,他可说可信你了!特别信你,是你虔诚的信徒。

呵!面子这个东西,也是国粹呀!面上绝对对你特别虔诚。

所以,去吧!

因着这个决定突然,四爷和桐桐此行的目的变了。

四爷到于阗和疏勒也一样,去了就特别虔诚的带着桐桐去拜佛去了。然后跟人家主持讨论佛法。谁跟四爷讲佛法,都特别有成就感。这位驸马太有佛性了。

四爷也觉得,他其实也算一特别虔诚的信徒吧!对咱有利的,咱都信。于是,跟人家表示,我这就去跟朝廷上折子,应该允许大师们去大唐广施佛法。尤其是南边多瘴地,多是流放重犯之地。天家仁慈,若是能以佛法感化,此才是功德无量。

他还跟人家保证,朝廷一定会非常重视,只要愿意去,通关文牒沿途食宿,一切打理妥当。一定叫大师们一路畅通无阻。

去吧!去中原普度众生去吧。

从三个重镇回来,他又去忽悠大和尚,并且拿出佛经里不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