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3 / 41)

得你烧的东西越来越好吃了?”

给他夹个超级新鲜的威士忌生蚝,陆溢阳笑着搓他:“言下之意,以前不好吃呗。”

某人自觉失言。

哪敢说商新那会儿,为了不回来吃这顿“家常便饭”,还老借口加班。现在真不一样,他真心觉得陆溢阳烧的菜好吃,每一道都让人有食欲。

让他性/欲蓬勃的人烧出一桌让他食欲蓬勃的饭,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吗?

没有了!不可能有了。

霍承光笑道:“越来越好吃,指的是现在更好吃,没有说以前不好吃的意思,别偷换概念。”

“我吃饱了撑啊?”陆溢阳眼睛都弯:“跟一个学哲学的人辩论,永远吵不过的好嘛。”

“萌萌宝那么乖,我们有什么好吵?”

那可不好说。

陆溢阳吃着菜,意味深长道:“这就是大数据模型的成长过程,一开始数据量有限,模型很笨拙,像个什么都不能做的小婴儿,后面数据量丰富起来,判断依据越来越多,做出的决策就越来越准。”

什么意思?霍承光没明白。一撇眼,到是看清了小陆同学的脖子和锁骨,就想起昨夜,一想到昨夜…啊,还没把陆溢阳房间弄干净呢。

反正不干净,脑子没把门,有些话就脱口而出:“晚上要不要和我一起睡?”

陆溢阳一口菜呛到,转头咳了半天才对上霍承光的眼:“哈?”

人一句话创飞到猛咳的半分钟里,霍承光也在暗自抽气,被自己这么顺滑、这么不经考虑地发出邀请给惊到了。

昨晚陆溢阳说句“我想要”,他的原则就飞了;今天回句“宝宝宝”,他的心就化了。

原则?

怎么写?

他试图最后一次构筑防线,往回收了收:“我就随口一说,我们不急。”

陆溢阳抽张纸巾擦嘴,腮帮鼓起,小小的无声抗议。

这样快速撇清啥意思,怕我赖你床上不走吗?

其实霍承光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这会儿倒是越说越认真了:“你不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总得经历几个阶段吗?”

陆溢阳哦一声:“哪些阶段?”

“彼此动心,互相喜欢,是第一阶段。”霍承光看着他的眼睛说:“第二阶段是正式交往,这时必须一对一,有排他性。”

见陆溢阳只是听,没反应,霍承光继续道:“交往是承上启下的过程,结果无非两种,一种相处之后觉得不合适,分开;另一种磨合得很好,决定把对方当做终生伴侣。”

“男人和女人在这个节点可以步入婚姻,男人和男人路就难走得多。有人说找同性只是为了满足欲望,反正不会怀孕,何必认真呢。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在恋爱方面该慎重的得慎重。因为未来,我的伴侣会面临巨大的社会和家庭压力,我也会为他付出很大代价,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要找一个值得我这样做,而他本身也非常坚强的人。否则我宁愿不开始、不继续。”

听霍承光用闲聊的语气说着严肃的话题,陆溢阳迷茫起来。

不是在一起,就一直在一起的吗?那他和霍光,现在到底是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呢?

陆溢阳不敢问,但这个问题他不得不问:“……你觉得我们呢?”

“我需要时间想一想。”话说得有些艰难,但为了和小太阳走长远,他必须先把一些障碍铲平:“给我半年时间,我一定给你答复。”

霍承光这么说,是因为他对这段感情很认真,比刚开始欲望缠身时更认真,所以想稳扎稳打,为顺利走下去打好基础。

但这点意思,听在对方耳里恰恰相反。

陆溢阳根本不明白霍承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