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流量明星渴望的顶峰。
更离谱的是,“桓灵效应”甚至成为《年度网络热词词典》榜首!
作为业内人员,路透记者同样好奇,桓灵身上的诸多传奇色彩——究竟是公司包装还是真实实力?
事实真相,将由他揭露!路透记者郑重地想。
导演喊“第二幕第一场,开始!”
所有的灯被打开。
原本奢靡纵欲的夜场瞬间成为杀人现场——
被警方认定为连杀13个外围女人的杀人凶手,竟然就死在了夜场!
死状凄惨。
在尖叫声和恐慌中,警察迅速控制一切。
由于上级层层施压,又要应付场外围堵的媒体,破案压力巨大,他们必须迅速解剖并检验现场发现的杀人凶手尸体。
这是法医的职责。
桓灵握着解剖刀的手微微发颤。
戴着口罩的她,只剩那双略显犹豫的眼睛。
带她的老师说:“不要怕,你是为死者查明真相的法医,而不是蔑视生命的屠夫。”
“避开颈动脉区,从胸骨上轴入刀,沿中线切开至耻骨。”
桓灵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确实是她第一次解剖,但握着手术刀的手之所以颤抖,不是因为害怕——镜头由下往上推时,解剖刀折射的冷光恰好映出她眼底别样的兴奋以及愤怒。
兴奋于——生命被扼杀。
愤怒于——杀手的生疏、粗暴以及丑陋的审美。
如果由她来执刀,刀锋将利落划过苍白的皮肤,汩汩血液温顺流动,所有的筋骨、皮肉、脉络将被细心妥帖分类。
她会用刀尖,谱写出人的一生。
多么美妙,亲手扼杀切断一个人的未来。法医身体微微颤动,鼻翼翕动,竭力控制即将失控的情绪。
仅仅两个镜头,观众意识到:这个自称要为失踪弟弟追寻真相的女主,或许才是最需警惕的潜在反社会人格凶手。
她之所以高分考上法医,不过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情享受解剖尸体来得到快感。
路透记者明明没看过剧本,也不知道桓灵扮演的法医,正常人格所潜伏的反社会人格,但却从摄像机里窥见女主的异样之处。
她略显兴奋的神情、微微颤抖的手指,以及喉间吞咽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
明明是在演戏,但她的表情和动作,竟将现场营造出密闭空间的压迫感。
路透记者能听见自己太阳穴突突直跳,心跳声越来越快。
如同丛林中,遇见竭力隐藏杀欲的顶级猎食者的恐惧。
“咔!”导演喊:“非常好,再补拍几个镜头。”
路透记者猛地从方才沉浸的恐怖氛围中回过神来。
他一摸才发现自己竟然出冷汗了。
他惊疑不定地看了眼桓灵。
除却演员、八卦制造机外,桓灵真的没有别的身份吗?
例如暗网兼职的杀手?
为何没人说过桓灵演技如此摄人?仅仅一个动作、半张被口罩遮掩的脸,便令人毛骨悚然。
这才是真正演员的魅力吗?
路透记者顿时兴奋起来,不再想着制造话题,反而谨慎握紧摄像机。
桓灵的表演让他拿出专业态度,更让他记起——
大学时,他也学的导演。
只是,导演行业门槛太高,他摸不到标准,技术不够,又没人捧,只能转行当了路透记者,顺便兼职狗仔。
桓灵让他回忆起,当年在学校,掌握摄像机的兴奋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但同时,路透记者还偷偷开了直播。
当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