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默默点头,这话说的在理,确实要考虑到豫州对荆州的影响。
更别说这雨已经下了一天一夜,不仅没有停的趋势,还越下越大,保不准真有可能发大水。
这种预防总归有备无患,南枝看到大哥愿意配合松了口气,就怕大哥觉得他小题大做,太过折腾人。
好在大哥还是理解认同他的说法,并不觉得他的小心谨慎是多此一举。
“枝枝觉得应当从哪个县先展开转移?”要让地势低的往高处转,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为了保证效率,定然要分批次来。
“从江夏郡开始吧。”小皇子假装思考,沉吟片刻就装作不经意间说出这个位置。
南珺也没怀疑幼弟说这个地点另有目的,毕竟从地势上来说从江夏郡开始确实也挺合适。
荆州有一特点,除了水多就是山多,完全可以有组织的将百姓安顿在半山腰的山洞之上,再不济让驻军配合南枝带来的护卫进行安营扎寨。
之前他派到荆州各地的人陆续通过信鸽汇报消息,除了南郡以外只有南阳同样在下雨,其他几个郡都还没下雨,这种情况安排转移反倒时间充裕。
南枝后知后觉体会到皇权至上的好处,那就是上位者无论颁布多么不合理的条例,只要没有触碰到百姓心中的那条线,他们都会乖乖配合照做。
即便不理解也不敢与官争,小皇子没有如同在豫州那般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荆州情况和豫州完全不同,并且他也不像在豫州时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去安抚。
只能不做任何解释,先把人一步步转移到山上才是,等到洪水爆发,这些百姓躲过一劫,自然也不会再计较当官的为什么强行让他们上山。
小皇子和大哥商量好了一系列防洪准备,包括发大水之后该如何安抚百姓,如何重建都有了大致章程。
旁听给他们倒茶的顾清晏若有所思,小皇子的一些安排措施可以说是让他大开眼界。
别说是这位伴读,连大皇子都忍不住为这些灾后各项安排异彩连连。
南枝也不是凭借自己想当然去规划,而是从农场之中得到的一些书籍中,学习来的后世关于后勤学,还有应对各类大灾之后的重建报告,研究出来适合大夏的重建方案。
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可以说自从有了农场之后,他就一直在为原著中描述的几场天灾做准备。
随着抽到的资料增加,一直修修改改查漏补缺。
可以说做了三年准备,在大量超越时代的资料支撑下,足以让小皇子应对一系列突发情况。
除了荆州牧这个千面人外,其他的在没有能够影响他的。
南枝的药膳是单独做的,而顾清晏和南珺则吃的正常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