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朝廷给的价格比较高,再加上有沈晚柠和里正的威慑,村里没人干出这种私自售卖红薯的事情来。
终于等到红薯全部收成,大家一起称了一下,今年亩产量平均有五千八百多斤,比去年果然要多一些。
恰好那两人学会了纺线和织布,沈晚柠带着他们一起回到县城,与何县令说了红薯收成一事。
何县令当即派出人来大庆村收购红薯,家家户户把红薯拿出来售卖。
其中,大部分人家都是卖五千斤左右,只留下少量红薯作种。当然,也有些人家多留了一些,准备送给亲戚作种的。
何县令命人抬了几大箱子银子过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村民们得了银子,一个个兴高采烈。
“一百两银子,我们这么轻易就挣了一百两银子,明天我得让我家婆娘买点好酒好菜庆祝一下。”
“是啊,这一百两银子可比我们一年挣得钱都要多,我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没这么多呢!”
“你们可别高兴太早,里正说了,等我们把棉花籽剥出来,朝廷还会派人来收棉花籽呢!听说是三两一斤。”
“对对对,还有棉花籽呢!我得赶紧回家剥棉花籽去。这几天中午太热了,我和家里人就在家剥棉花籽,已经剥了大半了,就快剥完了。”
“呀,还是你小子机灵,我都没想到这个。不和你说了,我得赶紧回家剥棉花籽去。”
众人怀里揣着银子,喜笑颜开,各自回家去。
里正在后面喊了一句,“这些都是晚柠给我们大庆村带来的,你们可都要记得晚柠对我们大庆村的恩德啊!”
又过了几日,村里家家户户剥了棉花籽出来,这一次,大部分人家都是留下足够的种子,剩下的全部卖给了朝廷。
这次买卖,最少的人家也有一百两的收入,多的甚至将近有二百两银子。
大家银子挣得多了,纷纷购买了不少东西,送到林家来。
尽管张婶拒绝多次,但是依然没能拒绝的了他们,只好收下他们的心意。
这次上京,何县令让人护送了红薯,棉花籽,纺车以及织布机一起上京。除此以外,那两位已经学会纺线和织布的人跟着一起上京。
红薯和棉花籽的事情解决后,沈晚柠又去县城,开始收玉米。
花了几天时间,终于收完玉米,称完重量后得出结果,玉米的亩产量是一千斤左右。
有了红薯在前,这次玉米的产量并未让大家太过惊讶。
之前何县令已经尝过玉米,沈晚柠在县衙汇报玉米的产量时,顺便说了用玉米磨成粉,或者是做成爆米花等等吃法。
在何县令将玉米上报之时,沈晚柠从快递站中拿出几根新鲜玉米,用油纸包好后,让何县令可以一并呈交给皇上。
所有的事情忙完,沈晚柠又回到大庆村。
“晚柠,你在后院种的水稻成熟了,不过你没说要不要收割,我们没敢动这些水稻。”吃饭时,张婶提起来这么一句话。
沈晚柠一拍脑袋,“哎呀,娘不说我都快忘记这事了。最近忙着卖红薯和棉花籽,再加上又忙金米的事,真是让人晕头转向。”
张婶给她夹了两块红烧肉,“你看你,最近累坏了吧,快吃点肉补补。不用担心那些水稻,你大哥知道那些水稻对你来说很重要,一直帮你照看着呢!”
沈晚柠转头看向林景策,咧嘴一笑,“谢谢大哥,不然还不知道这些能不能成功呢!”
说罢,沈晚柠迫不及待往嘴里扒拉几口饭,快速吃完后,立即去后院看看那些杂交水稻。
看着已经饱满的稻穗。沈晚柠心中一股自豪感截然而生。
感谢袁老,沈晚柠心中默默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