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忍不住仰头对着天空大吼:
“婉婷!婉婷!”
从地狱进入天堂的感觉是什么?从苦海抽离的感觉又是靠的什么?只有她,只有想到了她,他才会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才会觉得过去吃过的那些苦,见到的那些悲惨的画面,都可以被记忆中的她那温暖的笑容、温柔的语句所化解。只要有她在,他就会多了一份必须要生存下去的勇气,就会有一种必须要活着回去见她的责任。
婉婷!我还活着!婉婷!我会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九十五章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远征军撤退回国的经过,实在是悲壮无比。看得让人心酸又难过。当初入缅的十万精英,最后只剩下了一半还不到,最令人揪心与惋惜的是,死在撤退路上的非战斗减员几乎占了伤亡人数的2/3。什么叫绝望,也许看过这方面资料的朋友们会很深刻的体会到。
必须要提一句的是,导致这次撤退路途中伤亡如此巨大的首要责任人,作为军长的杜聿明难辞其咎。不知道后来活着回到国内的杜聿明在步步高升的时候,午夜梦回,会不会梦到那些因为他的判断失误而死在异国他乡的战士们的亡魂来向他索命?他又会不会对自己犯下如此重大的错误而感到惭愧?都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杜聿明,就是这句话的典型写照。
这片文中,男主角狄尔森所在的部队是由孙立人带领的,因为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跟随其一起从野人山路线回国,最终这个英明的决定拯救了数千人的生命。这是一支唯一撤退离开缅甸后,还能保留整师编制的队伍。据说从丛林撤退的时候,伤亡并不大,据说入缅时的人数为近九千人,出缅时的人数约在七千人,伤亡为两千余。但是这个数字似乎又和部分文献中的资料有出入,有的地方说不到七千人,大约在四到五千人,所以我也无法判定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
在故事里,我刻意的将这个人数控制的低一些,伤亡率也相对提高了一些。毕竟穿越茫茫丛林,又要经历各种难以想象的危险,加之部队总有一些伤病员,缺医少药、没吃没喝的情况下,死亡率相信不会很低。
那是一段已经被尘封了将近七十年的历史,老兵们都在慢慢消亡,当年的当事人也都纷纷作古,事实的真相已经越来越模糊,所以,没有人能够真正判定,真正说清究竟有多少人死在了那片丛林,死在了异国他乡。总之,我希望大家能在看我这个故事的时候,稍稍的体会到一些当时那种令人无奈而又悲愤的心情。
七月末的上海,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们已经换上了轻薄的夏装,准备起了消暑的物事。商店里六神牌的花露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销;弄堂里背着各式篾席、凉席叫卖的游贩也开始多了起来;杂货店里,冰棍和绿豆的生意也日渐兴盛,申城的百姓们,都在积极的准备着,即将迎来抗战第六年的又一个夏天。
此时的重庆,天气也是炎热异常。但是,比炎热天气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公馆里的低气压。面见宋美龄的军统局官员战战兢兢的立在蒋夫人的面前,额头上的汗珠不时大颗大颗的从双颊滑落,军装的背后已经隐隐的看出汗水浸透的痕迹。
即使汗流浃背,他也不敢掏出手帕擦一擦一脑门的汗水,只是恭敬无比的站在蒋夫人面前,任由满头满脸的汗水滴滴答答的滴落在他的军装前襟上。
蒋夫人向来很重视自己的仪态,很少在人前发火,更不太用重口气训斥人。但,她冷下脸来的表情,其实让每个面见她的人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甚至都会觉得比被委员长暴跳如雷的痛批一顿还要胆战心惊。
“失踪?什么叫‘失踪’?怎么最近这个词好像很流行嘛!前些日子,我们刚刚‘失踪’了一个军,下落还没找到,现在你又告诉我,连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