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真的那样可怕难打,原来他们也是可以将那群倭寇打败的。也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将小日本赶回老家,然后就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可以回到心爱的家人、朋友身边,解甲归田,过上平淡却恬静的幸福生活。
可是,仅仅只过了半个多月,好运就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命运在此时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幸运之神也在这个时候离他们而去。没有人会想到,由于受英军方面的指挥失误与单方面擅自撤退的战略影响,仁安羌大捷,竟成为了这次十万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唯一的一场胜利之战,成为了如昙花一现般的美丽绝响。从此以后,厄运与死神便紧紧的跟随着远征军将士们,仿佛附身在他们之上,敲骨吸髓,如影随形。
新三十八师力克倭寇的美名就此逐渐的被湮没在远征军一路败退的阴影之下,曾经的风光不再,曾经的意气风发不再,就连曾经向往不已的卸甲生活也都不得不被如何活下去的生存顽念所取代。谁能想到,这次出征,竟会是以这样的结局收场?谁能想到,当时雄心万丈的出征,十万中华儿女迈出国门,驱除鞑虏,到头来,会是这样惨败的悲壮?
由于英军方面对中国军队始终抱有戒心,即便有了之前的仁安羌解围之战,但他们依旧缺乏真心合作的诚意,加之最高指挥当局在如何作战上分歧重重,指挥权多头,最终使远征军失去了抗日的有利战局,延误了进攻的最好时机,反而被日军乘机利用,接连攻占了缅甸几个重要的军事重镇,缅甸全境几乎全部陷落于敌手。
局势从此陡然急转直下,日军大举反扑,不但切断了远征军与最重要的后方基地之间的联系,甚至连维系国内与国际之间的唯一一条公路线滇缅公路也从此中断。如果远征军再不撤出缅甸,那么,等待着他们,只有灭顶之灾。于是,各支入缅的部队都陆续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出了古都曼德勒,往北,便已开始进入山地丛林地带。那里几乎没有像样的道路可走,除了密瓦铁路和一条简易公路之外,只有一些能通牛车的山间小道。碧蓝的天空在这里几乎全被莽莽苍苍的丛林遮蔽的暗无天日,人走在大山之中,行在丛林之间,看着参天的巨树,无不真实的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大自然的雄奇伟大。
只是,这个时节,没有人会关心道路两旁的参天巨树,也没有人会惊叹大自然的雄奇,因为,此时的缅甸,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数月前还志气昂扬的入缅军队,不得不在此时大批大批的撤退,缅甸当地的老百姓也在大股大股的逃难。人人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情和闲情逸致去关心身边的花花草草,大山树木。漫山遍野都是惊慌失措的难民,匆匆而退的军队,山间小道拥堵淤塞,不良于行。
路上,人满为患,车满为患,时不时的还上演一番人车争道。缅甸是牛车的王国,再穷的农户也有牛车。拉家带口逃难,百姓们更少不了牛车。沿途塞满了吱吱扭扭、慢慢吞吞的牛车。远征军的战车、炮火弹药、运兵车,夹杂在乱七八糟的人流和车流里,慢慢爬行。
汽车走走停停,启动一次,只能走一二百米,一天走不了二三十里地,常常徒步行走的难民都能走的比汽车还快。一些路段堵塞的汽车长达几十公里,像条彻底趴窝的巨龙歪歪扭扭的“躺”在缅甸山间的道路上,所幸这些道路都在大山与丛林密林间,否则,日军的飞机可以轻易的寻到投弹目标,只消轻松的在上空盘旋几下,丢下几颗炮弹,便可以出色的完成一次轰炸任务。
新三十八师的数千官兵当然也在这规模庞大的撤退大军之中,此刻的他们,头上早已没了“天使”的光环,也再不是勇救盟军的英雄。现在,即使他们想要多打一些鬼子也都做不到了,能做的,只有乖乖的听从上峰的指挥,进行战略撤退。
在龟速前进着的运兵卡车上,伤兵们躺着,没伤的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