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3 / 5)

刻。

连长的话让他心动,连长的鼓励更好比是给他的前路指明了方向。于是,他开始一边更加有目标的学习,一边等待时机的来临。也许是天意,过了没多久,在民国二十九年的新春尚未正式到来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了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在抗战爆发后,便从广东辗转迁移多地,最终来到了贵州最南端的独山县,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坚持办校,招收学员,为抗战前线提供生力军与军事人才。

得到消息后的他,兴奋异常,在连长的支持下,他得到了前往报考的许可。就在这一年的秋初,他凭着优异的军事素养,及后天刻苦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顺利的通过了录取考试,成为了中央军校第四分校第十七期二十三总队步兵科的一名学员。

当他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站在贵州的天空下,仰头看着天空中漂浮着的大块云朵,激动的泪水已经盈满了眼眶。他捧着这封来之不易的通知书,忍不住低声喃喃道:

“婉婷,我好像离你又近了些……”

作者有话要说:  黄埔军校的名称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军校名称,只是因为成立的时候在广东在建成之后多有变化,1927年前后改成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中央军校”,其实就是黄埔军校。

☆、第七十四章

时间的脚步在战火中匆匆的流逝,全中国上下,四万万人,都在硝烟炮火与亡国奴的阴影下煎熬了三年多的时光。谁都没有想到,这场中日之战,会打了这样久。不论是侵略方日本,还是抵抗方中国,双方都被这场看似没有止境的战争泥沼拖得越来越深。

人们已经在战火中度过了三个春节,可还仿佛看不到任何停战与胜利的希望,战场上也鲜有盛大的好消息传来,听到最多的,还是国军不断的在打败仗,看到最多的,还是源源不断从前线抬下来的大量伤兵。中国人已经在一片失败的阴影中等待了太久太久,每个人都在期盼听到胜利的消息,可笼罩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失利阴云依然没有散去,战败的咒语依然如影随形的跟随着国军。

民国二十九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可从新春到深秋的这近十个月的时间里,战场上的传来的各种沉重的打击还在接踵而至:

年初,新年刚过,连接云南与缅甸的滇缅公路被中断,这条等同于中国抗战“生命线”的国际交通线一旦停运,就意味着中国大后方工业所需要的工业原料、甚至包括兵工厂所需要的制造军械的原料也都将告罄,支援战争的各种军火资源也都无法顺利的从境外运到国内各个战场。只要稍具有一点常识的人都非常清楚,这条交通线的中断对中国的抗战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所有中国人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所以,当滇缅公路被迫中断的消息传回到国内的时候,无数人的心重重地沉了下去。

在这一年的春天,宜枣会战开始。战役开始后不久,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一个多月后,长江中游的重要战略城市宜昌失守。宜昌是通向重庆的重要门户,也是联系第五、第九战区的枢纽。宜昌的失守使长江两岸的国军队伍交通受阻,补给困难,且联系中断,只能各自为战。比起南京的失守,宜昌的失守,更让大后方的民众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因为那代表着整个西南后方的门户大开,给了日军长驱直下的方便之机。这个打击,对中国人,对中央政府来说,无疑是深重而巨大的。

宜枣会战的失利阴影还盘踞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时,从五月开始,到九月才结束的重庆大轰炸,更是让无数的人落入了可怕的死亡魔爪之中。无数的平民百姓无辜的死于日机的炮火之下,无数的建筑、文化瑰宝随着那直冲云霄的火焰灰飞烟灭,更有无数人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

还是在这一年中,除了人祸之外,天灾也跑来了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