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2 / 3)

那些人,统统淹没在时光的洪流中了。

圆通山上,当年国军曾为纪念陆军第八军滇西战役阵亡将士而立的纪念碑,为纪念滇缅战役中阵亡将士的纪念碑也都没有了踪影,所有的战役遗址也都遍寻不着。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几十年前,有一群热血男儿在这里奋勇杀敌。正是这群热血男儿的奋不顾身,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岁月。

可是,如今,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他们,甚至连一个祭拜他们的地方都被夺走了。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狠心的抹去了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看着被毁得看不出本来面目的纪念碑遗迹,狄尔森只觉得胸口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他觉得痛,很痛,痛得让他禁不住要佝偻起身体,才能勉强压住那股从心脏深处蹿出来的彻骨痛意。

当年,他亲眼目睹了一批批将士们在这里前赴后继,无数的年轻人,在这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了战役的最后胜利。他们是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英魂,怎么可以被后人忘记?怎么可以就这样变成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让他们死后还魂魄难安?!国,共之间的纷争与嫌隙难道就真的这么重要,甚至连最崇高的民族大义、同胞手足之情都可以被弃之不顾吗?

狄尔森摸着被毁坏的纪念碑的残垣断壁,心疼的几乎落下泪来。这种痛,不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不是见到过冲锋过后战士们堆积如小山一样的尸体的人,是永远不会明白的。

韩婉婷深深的了解丈夫心底里的痛,因为经历过战乱的她,同样也不会忘记当年十九路军在上海与日军激战时,那一张张穿着单衣,被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坚持抵抗的、可爱又令人敬佩的年轻面孔。

日本人叫嚣着要三个月占领全中国的不可一世,只在上海一个城市便就此终结。正是因为有着那些奋不顾身、甘愿以个人的死亡换回无数人生命的年轻人,才有了中国最后的胜利。不论国共与否,只要是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们。都不应该!

可是,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还有多少人把他们当成国家英雄来怀念?只有他们这些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老人了吗?

残垣断壁前,是两位哀伤不已的老人与一个久久沉默的中年人。上海之行,固然让他们心酸失落,可昆明之行,却让他们心痛难当。韩婉婷抚着丈夫的胳膊,小声的问道:

“腾冲还要不要去?那里的墓园,也许也已经……”

“为什么不去?我要看看,一直自诩伟大、正确、光荣的共,产党是怎么对待抗日英烈的。”

狄尔森冷冷的说着,眉宇间尽是清冷之色,沉暗的神情让他原本就深邃的五官此时更加的深峻,让人看了没来由的觉得一种无形的压力。韩婉婷轻轻摇了摇他的手,微微点点头,无声的依偎在他身边,与他一起看着高挂在山巅的橘红色的夕阳。

腾冲是个并不大的城市,所以不像昆明那样有像样的机场。唯一一个机场也是四十年代时为抗战而建,据说已经废弃多年。由于昆明到腾冲没有通航,因此,去腾冲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坐长途汽车,期间还要翻越高黎贡山,行程大约要花去整整一天。二是坐火车,从昆明到大理,然后再从大理转乘去往腾冲的火车,行程比坐汽车更长些,大约需要一天半。

出于有两位老人的考虑,念卿建议坐火车,虽然时间长些,但老人的身体不会太累。可狄尔森却不愿意,他坚持要坐汽车。因为他要看看那座横亘在中缅边界上,曾经挡住了无数奉命撤退的战士们回家之路的高黎贡山。韩婉婷担心他的身体受不了,本也打算劝他坐火车,可他却只用一句话便堵住了她想要说出口的劝言。他说,知道我为什么天天在家锻炼身体吗?我等的就是今天!

于是,韩婉婷默许了丈夫的意见,毫无怨言的与他一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