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1 / 4)

“世事难料,我料到了他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却没想到会是那么的艰难。我想过了,就算回去之后会听见、看见更多让人揪心的事情,也要坦然面对。如果可能,我还想帮帮他们。毕竟,他们是叔叔的儿女,也是我的亲人。我不能置之不理。”

“好。那就告诉孩子们,我们准备回大陆探亲。”

这一年的10月初,韩婉婷与狄尔森在念卿的陪同下,带着为多年未见的亲人们准备的几大箱礼物,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回国探亲的旅程。此时,离他们离开大陆,已经过去了整整36年。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经过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飞行,美航的飞机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了上海。走出机舱的时候,上了年纪的韩婉婷与狄尔森脸上都难免挂上了疲色。不过,这种疲惫之色很快就被激动、紧张与期待的神色所取代。

念卿推着几大箱行李,慢慢的跟在两位老人的身后走着。他不停的用眼睛,用心灵,用耳朵在打量着这座现在看来完全陌生的城市,不禁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字眼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他是狄氏夫妇的三个孩子中唯一对上海、对大陆有着深刻记忆的最长者,当年跟着韩婉婷离开上海时,他已经11岁,思平只有3岁,而思安那时尚未出生。所以,这次狄氏夫妇回国探亲时,他主动提出要陪同而来。

不仅仅因为两位老人年事已高,需要有人陪护以免出什么意外,更因为当他自己也活到了人到中年的年纪时,记忆深处的许多回忆开始占据他的梦境,开始让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故乡,想起了早逝的祖父与父亲,更让他开始思考一件藏在心中很久,很重要的事情带他的孩子们回中国来,看一看他们的家乡,看一看他们的根。

韩婉婷的眼睛在众多来接机的人群中四处寻找着记忆中那张已经有些模糊的面孔。叔叔的小女儿婉云比她小十岁,那年她去台湾的时候,婉云已经在念大学。如今算来,也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妇了。

突然,在人群中,她看见了一块高高竖起的牌子,白底黑字的牌子上用极为工整的繁体汉字与英文又大又清晰写着自己的名字。她立刻激动起来,拉着丈夫快步向着那块牌子走去,来到近前时,却发现拿着牌子的人,是一个面孔陌生的年轻人。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个带着黑框眼镜,看起来老实憨厚的年轻人是堂妹婉云的儿子齐睿思。

婉云因为听说堂姐要回国探亲,很是激动,为了让家里看起来不要太寒酸,一连多日都在收拾和准备。不料太过劳累,加上有了些年纪,反而因此病倒了。本来是要来接机的,可体力不支,儿子放心不下,将母亲托付给了邻居照顾,自己则带着连夜做好的牌子前来接机。

听完外甥的一番述说,韩婉婷很是担心,连忙招呼丈夫与念卿,出了航站楼,叫上出租车,与外甥一同赶往堂妹家探望。本应欢欢喜喜的探亲,此时竟意外的变成了探病,这让韩婉婷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出租车飞快的奔驰在上海的街头,街道两边的街景让当年从上海出走的三个人都沉默不语。几十年未曾亲近过的土地,记忆中难以忘怀的故乡,行走在街上的人与车,如今真实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时,竟有一种无论如何都回不去的伤感。虽然很多旧物还在,往年的街景依旧,可看起来却再没有当年的味道。

婉云住的地方离虹桥机场有段不近的距离,在上海北区一条她从未听说过的小路上。这个区域她以前听说过,当年国共两军在上海激战的时候,许多战况惨烈的战斗就发生在一大片的土地上,那条路应该就是在那个区域之中。不过,按照当年上海的地域划分,这里人口杂乱,房屋大多简陋低矮,并不是十分好的居住地区。她看着越来越拥挤的街道与低矮的住所,心中没来由的升起一股压抑之情,叔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