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1 / 4)

宋子文抿了口酒,口气中不乏称赞的低声道:

“婉婷一家过得极好,绝对比呆在这儿强上百倍。现在想来,反倒要谢谢你父亲的那个命令。离开了这个弹丸之地,婉婷和逸之再不用被什么人给束住手脚,活得反而自由自在。你不晓得啊,如今逸之可厉害了,都快成了波士顿的神探了。好几桩大案子都是他带着人侦破的,还上过几次报纸头条呢。”

“呵呵,我就说嘛,那小子不是一般人。还是婉婷有眼光,看人一看一个准。可惜今天这样的场合他不能来,不然,真想和他多聊聊。”

“他不能来,你可以去啊!反正你父亲又没有限制你的自由,找个机会去波士顿,见见婉婷夫妇,还有你的侄儿们。这么多年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一个个都很出挑。你也应该去看看他们了。”

“是啊,反正我在这儿什么都做不了,纯粹一个摆设,还被人像防贼一样的防着,倒不如像婉婷那样,离开台湾,到美国去生活,图个太平和心安,免得平白的让人疑心和忌惮。”

两人正说着话,就见蒋介石的目光不断的向他们这里瞟来。深知蒋介石疑心病重的宋子文和蒋纬国见状,也不好再聚在一起说什么,便心照不宣的闭上了嘴,各自散去。不冷不热的宴会气氛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多,因蒋介石、孔祥熙等人年事已高,不能熬夜,所以众人纷纷拜别散去,澄清湖行馆中重又恢复了往昔的宁静。

其后数日内,宋子文在前往台北探望了张学良之后不久离开了台湾,成为了蒋孔宋三家来台过节的众人间最早返美的人。没有人会想到,1963年的元宵节成为了三大家族的亲友们在台湾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齐聚。很多人陆续离开了台湾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也许是他们不想,也许是他们不能,也许他们觉得那块小小的岛屿根本就是不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根。所以,1963年后,蒋宋孔三家人就再也没有团聚在一起过。

也是这一年的秋季,狄思平被韦尔斯利女校的历史系录取,成为了她母亲韩婉婷与她的姑婆宋美龄的校友。见到女儿能踏着自己的步伐一点点成长起来,韩婉婷很是骄傲与自豪。不过,相比于母亲的激动与父亲的喜悦,这位大学新生却没有显出一点的兴奋与快乐,神情之中反倒带着几分与同龄人不相配的冷静。

女儿的异样,做母亲的自然看在眼中。她自己也是过来人,知道这个年龄,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期,想到过去几年来女儿一反常态的安静,她很想与女儿谈谈,纾解一下她心中郁结的情绪。不过,当她还在想该怎么开口,该说些什么的之前,女儿就已经收拾好行李早早的去了学校注册报到。

她很想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那样爱胡闹,那样活泼开朗的女儿会在这些年突然变得如此安静。她不再像个野小子一样和弟弟一起疯玩,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她变得安静,文雅,举手投足之间全然走的是淑女路线。

虽然她很高兴看到女儿像个女孩子的样子,而且举止得体,谈吐优美,十足十一个小姐的模样。可是,她却总觉得哪儿有些不对劲,总觉得那一切都是套在女儿身上的一个伪装。她在用那层伪装束缚着自己的真性情,她在人为的扭曲着自己的言行。

她很为女儿感到担心。她宁愿女儿永远做个快乐的小女孩,也不希望她要用这种痛苦的方式来逼迫自己成为一个大家眼中的淑女,一个真正的小姐。只是,她寻找不出女儿这种变化的原因,也无从下手让她变回那个原来活泼可爱的思平。于是,她只能无奈的看着女儿在变得越来越漂亮的同时,人也变得越来越沉静。

女儿离家上大学去注册的那天,她看着女儿带着行李的身影一点点消失在门口,心中很是怅然,失落的心情让她不由得长叹一声,又走了一个啊。话音刚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