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够走到一起,靠的是他们这种坚毅不服输的性格。但是,当他们真的生活在一起时,这种性格有时又会成为他们感情的破坏者。正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年轻气盛,虽然彼此深爱对方,但还不是太懂婚姻的真正意义,至少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意和情绪。于是,在他们婚后的第四个月,一场夫妻之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冷战徐徐上演,不知不觉间已经打了有小半个月。
那时正是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央政府还都南京,文武百官重回旧都,让萧条了许久的首都终于恢复了以往的人气。狄尔森随孙立人一同驻扎金陵,韩婉婷那时也随夫北上,留在了南京。只是,两人刚从上海到南京后不久,一场冷战就无声无息的开始了。
冷战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像是故意怄气一样,白天见面互不说话,甚至连视线的交流也不曾有,晚上同屋不同房,一个睡卧室,一个睡书房。男人每天不是早早的就去了部里公干就是陪同上峰出公差,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女人则每天打扮的时髦雍容,隔三差五的参加各种宴会、往外宾俱乐部跑,常常是深夜晚归。若不是偶尔两人在吃早饭的时候会在餐厅遇上,他们的生活之中几乎没有半点交集。
这种与他们新婚那会如胶似漆、仿佛连体婴一样走到哪儿都不愿分开的甜蜜状况天壤之别的冰火两重天反应,着实让佣人们看得诧异之余,不免要在背地里悄悄的议论起来:再这么下去,估计这对夫妻要不了多久就要散了。果然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做夫妻的,还是要门当户对啊!
可若要问佣人们他们为什么而冷战,却没一个人能说得上来,谁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因为没有人听见他们吵过架,甚至连声音大一点的争执都没有。只是突然有一天,佣人们闲聊的时候才发现,家里的男女主人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一起说过话,没有一起同进同出过了。看情形,应该是在闹矛盾。可为什么呢?结果是面面相觑,没人答得上来。
这样的情况就这么持续了很多天,双方依然僵持着。
初秋的一天上午,狄尔森早上走得匆忙,拿错了文件,于是中午从办公的地方折回家来取文件。他从书房拿好文件出来经过卧室的时候,习惯性的往卧室里看了一眼,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当时,他赶着要回部里开会,所以没有在意,以为和他冷战的那个人大约是去花园或者在其他房间里。于是,他匆匆的下了楼,也没问佣人太太在哪里,直接就开车回了部里。
因那时国共之争已有水火不容之态,事态紧急,所以那天的军事会议开到很晚,一直快到晚上九点他才满身疲惫的回到了家。一进家门,他还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直到他洗漱之后,准备去书房睡觉的时候,再次经过卧室的门口,却意外的发现,卧室虚掩的门和中午他回来时候看到的一模一样,房间里漆黑一片。他皱了皱眉头,推门进去,打开灯,发现床上根本没有人,被子折得好好的,也没有人躺过的痕迹。
时间已经是晚上的十点,这个时候,她不在卧室里休息,又会跑到哪里去?狄尔森回想起白天他看到的一切,这才意识到了情况有些不妙,连忙一个个房间的寻找。直至他找遍了整个屋子,大小十多间房间,甚至连花园里那间储藏旧物的房间也去找过一遍之后,他还是没有找到韩婉婷的影子。
刹那间,焦急、恼怒、懊悔,许多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一古脑的涌上了他的心头。他强忍着心里那股快要压不住的火气与躁意,把面色忐忑的佣人们一个个的叫到了自己的面前,仔细的问他们韩婉婷到底去了哪里。
可是佣人们都说不知道,只说太太上午在他走了之后,就叫了车出去,说是出去散散心,而且还特意吩咐了,不许告诉先生。所以,中午他回家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