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孙立人兵变一案,大家若有兴趣了解详情,可上网查详细资料。不过这件事情,由于当事人全部亡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事情的真想到底是什么,也许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1955年时,美国人鉴于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愿过多的在偏安一隅的蒋介石政府上投入人力、物力,在一江山岛战役国军战败之后,便力陈蒋介石将原本分散在浙江外海各个岛屿上的驻守军民撤回,以守势拱卫金门及台湾岛的安全。尽管内心对美国人的要求极度不满,但迫于岛内经济与安全压力的蒋介石,不得不忍痛放弃那些尚未被共,产党占领的土地。由此,中华民国所控制的在浙江外海上的几个岛屿陆续失守。
也正因如此,蒋介石对美国人的恨意与日俱增。尽管碍于种种压力与诉求,他不得不依靠美国人来保护他在台湾的统治,表面上,他与美国人“宾主尽欢”。但没有外人在场的时候,他不止一次的痛骂过美国人的“趁火打劫”与“见利忘义”,对自己被其扼住了脖颈而无还击之力耿耿于怀。
“孙立人兵变案”说穿了,就是他将自己对美国人这份无处发泄的恨意,转移到了有着美国留学背景、美国军政高层都欣赏与支持的孙立人身上,借此机会打压孙立人在岛内的势力,并彻底消灭美国人可能支持孙立人取代他执政地位的计划。
既然他已经走下了这步棋,且已经与孙立人撕破了脸皮,那么,他就绝对不可能松手,留给孙立人任何可能起复的机会。所以,蒋介石根本没有打算放过孙立人。不管期间他象征性派出的调查组也查不出孙立人有任何的谋反迹象,还是岛内军政各界的知名人士向他求情,他都不予置评,依然将孙立人软禁在家,没有他的允许,严禁任何人探视。
如此情状,让本打算为侄女开口向蒋介石求情的宋美龄反倒闭紧了嘴巴。她知道,在丈夫正在大动干戈清楚孙氏势力的时候,她什么都不能做,唯一能做的,只有沉默与等待。否则,无疑是火上浇油,反倒对逸之不利。等过些日子,丈夫的气消了,她再寻个合适的时机进言劝解,也许还能为逸之求得释放的可能。
正当大批孙氏亲信人员纷纷下狱、部下被相继调离原岗的清理行动在大肆展开、韩婉婷为解救丈夫而到处奔走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让人为之惊奇,而这个人带来的一个消息更是如深水炸弹一样震惊了许多人。这个人就是美国海军上将,大西洋预备舰队前任司令金凯德将军。
虽然金凯德将军已经退出现役,但他终究还是美国军方重要人物、高级将领,且退役后的他仍然担任着美国国家安全局顾问一职,因此他的突然到来让蒋介石颇为吃惊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紧张。毕竟,台湾的安全全部仰仗着美国,美国方面一抬手、一举足,甚至是眉眼间的耸动,都关系着台湾的前途,也牵动着他的心。
金凯德的突然到访,是否代表着美国对台湾的保护政策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还是美国派他来向台湾宣布什么坏消息呢?许许多多的疑问在蒋介石的脑海间闪回,无数个可能性被他在心中预想了几百遍。他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美国可能会放弃台湾转而与中共交好……
带着满腹的忧虑,蒋介石强颜欢笑,亲自到机场迎接了金凯德将军的到来。在士林官邸中,双方说过一番传统却虚伪的外交辞令之后,金凯德没有与蒋介石再有过多的客套,而是将话题直接转到了他此番来访的重点上。
他看着被史迪威嘲讽为“花生米”的蒋介石,蓝色的眼睛里显露出很不客气的精光,他没有拐弯抹角,直言道:
“总统先生,这次我到台湾来的目的,是代表我国的总统,希望您能释放一位我国的公民,还他人身自由。”
蒋介石闻言很是奇怪,连忙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