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抢掠,奸、淫妇女,将原本平和宁静的一个小城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
阿有的祖父见此状况,为了活命,只能带着儿孙一路南逃。逃亡的路走的异常艰辛,为了躲避日寇,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穿行在山间小路中。饿了吃山中的野果,渴了喝山中的泉水,下雨了躲在山洞里,冷了三人只能抱在一起取暖。
连日来的缺衣少食让本就属于老弱病残的祖孙三人变得更加虚弱,眼看着小孙子饿得眼睛都失去了光芒,连路都快走不动了,年迈的老祖父与腿脚不便的父亲便咬牙决定放手一搏,为找一点吃食而不惜铤而走险,盗取军需列车上的物资。
他们在火车必经的铁路沿线精心布置了“埋伏”,一等就是许多天。正当他们已经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的时刻,终于在数天后看到了让他们望眼欲穿的军需列车。为了活下去,为了孩子,父子俩不顾一切的冲出了树林,爬上了被迫截停的火车。
但是,目不识丁的他们并不知道盗取军需物资的罪名是什么,也不会想到那些能让他们活命的吃食和足够吃上一顿饱饭的物资,最终将成为夺去他们生命的凶手。年迈的祖父未及留下只言片语就已在冒着青烟的枪口下死去,而最后弥留的父亲临死前心心念念的不是自己,只有那个令他放心不下的可怜孩子。
小阿有是不幸的,他在一天之中接连失去了两个至亲,一夕之间成为孤儿;小阿有又是幸运的,在他最不幸的时刻,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韩婉婷。韩婉婷从他父亲的手中接过了照顾他的接力棒,从那天起,韩婉婷成了他的阿姨,成了在乱世之中庇护他健康成长的保护伞。小阿有不再是孤苦可怜的孤儿,也不再是受人白眼的小乞丐,不用再过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飘零生活。他有了家,有了自己的新名字,也有了爱他、护他、怜他的家人。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同样应验在已经不是穷人的孩子念卿身上。也许是五岁前那些痛苦经历给他留下了太过清晰的记忆,在他后来的成长岁月中,他更加安静,更加敏感,也更加小心的观察与留意着这个世界。
当同龄的很多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时,他已经跟着阿姨一路颠沛,从云南到印度,从印度又回到中国。踏遍了千山万水,领略过异地风情。为认识的叔叔一个个死于日寇之手而大哭,为抗战最终胜利而欢天喜地,也为一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仓皇离开上海而黯然神伤。
过早成熟的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始终牢牢的记得,自己并不是天生的公子,也并不属于这个阶层。他没有忘记被阿姨收养前,人们是用如何鄙夷的目光看待像他那样的穷孩子。他也不会因为今天人们对他的阿谀逢迎而忘记自己的本分一个寄人篱下的穷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