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4 / 4)

太多太复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起来双方的说辞都很有道理,可仔细嚼一嚼,又不难发现,在这各执一词指责对方的同时,双方都藏了私心,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盘算。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错,就好像始终有一个叫“灰色地带”的地方存在着。

每次,电视里放到国内的抗,日老兵们贫病交加的画面,我的心里都会忍不住瑟缩。每次,电视里放到那些在台湾生活的孤寡老兵,我又会唏嘘不已。他们不过都是普通的百姓,却被迫承受了政治派别之争带给他们的痛苦。虽然只隔了一个小小的海峡,但他们却在同时承受着别人无法体会到的苦楚。这种痛苦不分贵贱,上至蒋介石,下至普通一兵,都不得不在时间的摧折下,承受着这种深入骨髓的痛苦。

大家看我的这篇文章,应该能看得出我在国共之争的立场上是倾向于哪一边的。有时我在家里和老爸聊天,我也会毫不犹豫的说,如果当年我是有志青年,怕是也会参加国军的,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政府军,中央军。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会响应蒋介石“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慷慨奔赴滇缅线抗战的。毕竟,那个时候,一直被政府军清剿的共,产党还是属于“团匪”性质的类似于非法组织的团体,有几人会想到,多少年后,小小的共,产党会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而取得天下?

在《狗,日的战争》一书中,主人公老旦是一个当年被抓壮丁加入到国军打鬼子的普通农村青年。他不识字,也没有多少家国天下的觉悟,但胜在运气极佳,多少次出生入死都能活下来,成为国军士兵中的传奇人物。他从没考虑过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什么会打仗,也不清楚到底谁对谁错,只知道听国家的,听政府的。直到当他后来参加到国共内战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共,产党长官们贴心的宣传方式,亲身感受到了手足相残的那种痛意,打鬼子时凶悍无比的他最终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选择了投降。

投降后的他调转枪口要向自己曾经的弟兄们开战,这个时候,他也遇到了许多让他困惑与伤感的事情。他看到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投降共军的长官,见到过在两军阵前大骂共军的指挥官,甚至他还遇到了当年打鬼子时曾经给与他无私帮助的同乡,而那个同乡在见到他的同时,对着他破口大骂,骂他不知廉耻,背叛党国,早知道当年还不如让他死在小鬼子的手里……

老旦内心的挣扎与困惑,想必是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与他命运相同的人同样经历过的心路历程。书中,作者通过塑造的几个角色的口中,还阐述了一个事实,其实很多参加八路军共,产党的人,当年也都是无心插柳的选择。有些人是误打误撞,有些人是找不到中央军,还有些是落草为寇后被共,产党给收编了……说句真心话,当年共,产党的部队兵源素质大部分都比不上国军的,除了一些领导人是上过学留过洋的,多数人都是没有多少政治觉悟与头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