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写这篇小说的初衷,也是被当年这段荡气回肠的全民抗日的历史所感动,被所有曾经参加抗战的、无名的国家英雄所感动。想要用自己拙劣的编剧能力和笔力,写一篇赞颂他们的故事,谈不上树碑立传,至少也能让所有看我小说的朋友们了解曾经那段不朽的风云岁月,了解一些我们的先辈们为这个国家都做出了怎么样的巨大贡献。
一将功成万骨枯。比起大名鼎鼎的将军们,元帅们,我觉得那些冲在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们更让我感动与崇敬。因为,没有他们的冲锋陷阵,何来将军、元帅们的成功?就算是再运筹帷幄的将军、元帅,他们想出来的战术韬略也是要下面最底层的士兵们去实施,去攻破一个个据点和战略要地,也需要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拼杀!没有那些普通士兵们的奋不顾身,再有能力的将军、元帅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用武之地的摆设罢了。
这个星期,有一则极好的新闻感动了我。国家民政局宣布,全国的民政系统都必须对曾经在1945年前参加抗战的、至今还活着的、生活贫困的原国,民党老兵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并且承认他们对国家、对人民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这些背负了一辈子骂名和不公正对待的我们国家的英雄们,终于等到了国家承认他们、为他们正名的这一天。
虽然,他们等这一天等得几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虽然,他们之中的很多很多人,都已经在艰苦的等待与生活的磨难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历史终究还是公正的,他们的付出也终究得到了回报。尽管国家的这个政策出台的太晚,但我依然将它看做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的进步。
今天在家看电视的时候还看到一则新闻,说国家优安办(我以前从没听说过这个政府机构,因此一直在猜测这个优安办的意思,是不是优抚安置办公室的简称呢?)要对全国所有县级以上的烈士陵园、历次国家战争中被安置在其他各国境内的烈士陵园,安排专人专资进行定点的打扫与管理,还要重修与重建境外各国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毁坏的烈士陵园,不让那些曾经为国家捐躯的先烈们在九泉之下寒心,被后世的人们所遗忘。
这个政策的初衷当然值得我们鼓掌,但,我却又隐隐的觉得有些本末倒置。死去的先烈们固然需要后人的祭奠与追思,可我们现在最要紧去做的,更重要的,难道不是好好赡养那些所剩无几却生活极度困难的抗战老兵吗?让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离开这个世界,让他们能够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不留下一丝一毫的怨恨与悔意,让他们能安心的想到国家终究是没有忘记他们,国家对他们还是有心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厚养薄葬”,也就是说人在活着的时候要好好供养,死了之后一切从简。说穿了,死者已矣,一个人死后再风光,都是活人做给活人看的,图的不过就是一些名声。那些已经死了的人又知道什么呢?与其把大把的钱花在锦上添花的事情上,倒不如将这些钱送到最有需要的人手中,去做那雪中送炭的事情来。
也许这个政策是出自一个国家和政府对过往历史的悔意和改正的态度,为此我举双手赞成与热烈鼓掌。我希望今后能够看到国家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为所有的弱势群体撑腰。
一个国家的历史需要后人的牢记,同样,一个国家的历史还需要公正的对待。都说“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们书写的”,但胜利者们写下的历史,还是真正的历史吗?别欺骗上天,也别欺骗自己的良心。因为,早晚有一天,所有的真相都会浮出水面。与其被后人用鄙夷的目光嘲笑,倒不如今天用宽阔的心胸去积极面对。
大国当有大国风范,中国梦的诞生,挂在嘴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许现在,就可以从敢于面对历史开始。
☆、第一百五十五章
19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