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行。
灵堂里明显的写着灵位禁止拍照,因为要尊敬先人。这一点,我同意,而且我也没有想过要拍。但是,在摆放着很多照片的烈士纪念栏前,我还是忍不住偷偷拍下了张灵甫的照片。因为,我觉得,这样的照片实在是对两岸意识形态不同而表现出的最佳诠释。
第二个我去的地方是蒋,介石在台湾的最后住所士林官邸。士林官邸其实不算小,但是它目前开放的地方仅限于大部分的花园和官邸建筑中的一部分。尚有一些地方没有开放,真正的官邸面貌,恐怕短时间内还无法得知。不过,那对于我来说,已经感到了很满足。毕竟,这里在几十年前,还是闲人免进的守卫森严之地。更何况,能见识一下蒋氏的官邸,对于我写这篇故事的后半部分来说,是有很大裨益的。
进入士林官邸公园是免费的,但是参观官邸,是要花钱的,台币100块,折合人民币22元左右,相较于国内很多景点的高票价,这个价格并不贵。为了近距离参观蒋氏最后的生活之地,这100大洋,是值得花的。
官邸之内不许拍照,因此,一切都要靠我的眼睛来看,靠头脑来记忆,包括现在的回忆。官邸之内的摆设如何,我不在此絮语,我想说的是,当我一脚踏进官邸的等候客厅时,感觉整个人都忍不住肃穆起来,动作小心轻放,说话轻声细语,不敢随意放肆。
屋子里的摆设很中式,而且非常生活化,看起来很舒服。这里不但装饰有蒋夫人亲笔画的山水画,还挂着好几幅蒋太夫人的画像。且不论蒋氏此人在国内的评价如何,但平心而论,蒋介石对其母亲,还是至情至孝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蒋氏与其母的合影,这对母子的面相是非常像的。都说儿子多肖母,这一点,从他们身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
当我参观到蒋氏生命最后一刻所在的房间时,看着那张早已空荡荡的大床,听着官邸里上了年岁的义工操着一口台湾腔的普通话在一旁解释说:
“老先生当年就是在这张床上去世的,去世的时候,家人都陪同在身边,所以走的很安详。那一天,狂风大雨,很吓人的。那个时候我们还小,但是对这个印象深刻。到底是一代伟人,所以走的时候,老天爷都变天了……”
那一刻,我的心里忍不住又想叹气了。瞧,又一个不同意识形态造成的观点吧。蒋氏在台湾人的心里,无论后人怎样评价他去台后的高压,政策、集权,统治等等,至少,他依然还是一代伟人,去世的时候连天都要变。在我们这里,即便给他一个较为正面的评价,至多也只能被称作一代枭雄吧,“伟人”二字,恐怕还轮不到来称颂他。唉!真正是相煎何太急啊!
后来我还陆续去了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中,正纪念堂正在大修,谢绝参观,一直要到明年三月以后才能正式对外迎客。相较于纪念孙中山的国父纪念馆,我其实更想去看中,正纪念堂,我很想站在蒋氏的雕像前,静静的望着他,望着这个从浙江奉化走出去,就再也回不了家乡的游子,在心里悄悄的说上一句:
“其实,您也是个可怜人!”
可能是出于同为浙江人的关系吧,我对蒋氏并不感到十分厌恶,反而只觉得他很可怜。在我这样的后人看来,从统治一个大国的正经总,统,变成只能龟缩到一个小小海岛上当“总,统”,从此与家乡天涯相隔,如此巨大的落差,其中的不甘心,其中的愤恨,足以令人郁闷的吐血,憋屈的发疯。我能想象,他为什么总是想要“反攻大陆”,我更是理解他心心念念要回到大陆的心情。
大好河山“陷落”敌手,如画社稷改换门庭。胜者为王败者寇,不提英雄当年勇。换做是谁,怕是都会不甘心就此偃旗息鼓的吧。因此,自1949年之后,他屡屡派兵或特,务袭扰大陆沿海,屡屡派飞机飞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