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4 / 5)

按在地上,被人用手紧紧的捂着嘴,哪怕只能发出咿咿唔唔的声音,也还是在嘶声力竭的骂着。这个中尉说的对,他是该死,是他对不起对他寄予无限期望的国人,对不起信任他的委员长,更对不起的,是千千万万死去的弟兄们!

也许当初就应该死在丛山密林之中,应该和那些枉死在野人山里的将士们一起埋骨在异国他乡!最应该死的人不是别人,只有他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  文中随想之三从台湾回来之后

从台湾回来已经有一个星期了,经过了几天的沉淀与思考,飘忽着的心终于静了下来,于是,便有了这篇文字,与大家分享一下此行之后的些许感想。

其实,一开始,去台湾旅行的计划并没有被我列入每年出行目的地的考虑范畴之内。不为别的,只因为印象里,这个地方除了最传统的阿里山、日月潭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值得我去看看。

可是,当我今年开始认真的了解民国时代的抗战史,看了许多许多与抗战相关的书之后,我的心里越来越多的涌上一股股的念头,就是想要去台湾看一看,看一看那个自称延续了民国传统与精神,至今还保留着民主与自由的地方,看一看当年争权失败而被迫远走孤岛的蒋中,正最后生活过的地方。

所以,当我决定了之后,立刻就着手办起了除个人旅行签证之外所不可或缺的入台证。这是一个与港澳通行证完全不同概念的东西,有了港澳通行证和个人旅行签证,只要你订好了行程,无论是搭火车还是坐飞机,就能去港澳。可是,有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即便你申请好了个人旅行签证,买了机票,定了酒店,没有入台证,人家“海关”照样不放你进去。

套用一位网友说的话就是:

给你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和旅行签证,表示我们的政府同意你去台湾。而入台证的意思是,人家的政府同意你进入台湾。都是单方面的同意,并没有等同的概念。原因很简单,港澳自回归之后是我们的地盘,而台湾,目前、或者说长久以后的未来,还不是。所以,你要去,可以,但必须得到人家政府的同意(在我看来,这个过程,几乎等同于申请出国)。

啊,这是一个多么纠结的问题啊。好吧,这个问题实在牵涉甚广,太难解决了,我这样的升斗小民无力为之,除了无条件遵从,还能说什么呢?其中经办的手续等等不算我要发表感想的范围,就此跳过,不再啰嗦,直接从我踏上台湾的土地说起吧。

台湾的自然风光与其他,因为与本文无关,所以我也不在这里絮语。我要说的,是我看到的,深有感触的,与1949年之后历史息息相关的一切。

此行台湾,其实我最想看的倒不是101、故宫博物院之类的建筑,而是明显带着大历史倾向的建筑,比如说忠,烈祠、中,正纪念堂、还有士林官邸等带着明显蒋氏风格的东西。在海,峡两岸对峙相隔了63年之后,在陈水,扁去中国化、去蒋化的运动一次次掀起之后,我想知道,在这些地方,到底还有没有我想了解,看到的东西。

先说我第一个去的地方忠,烈祠。

相信很多跟团游的朋友们,一定没有去过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大陆人不太会关注,但日本人去的很多的地方。忠烈祠,是供奉着民国开始到现在,从早期辛,亥革命算起,所有战争中、运动中牺牲烈士的灵堂和纪念馆。

这一场场的战争中,除了两岸共同认可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之外,还有两岸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称呼截然相反的几次战争。比如说我们说的解放战争在人家的口中叫“戡乱作战”,胡宗,南占领延安,我们把这种占领认作是战略撤退,是以退为进,人家那里很直接的就把这种占领叫做“规,复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