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3 / 41)

了个寒颤,对译者说了几句话,让他代为传达。

译者:“君侯说……”

“此间乐,不思祁连山也。”

刘彻对他的反应很满意,宴会继续进行,快到结尾时,商讨几年后才有机会继续出塞,浑邪王又说了几句话。

那位译者组织很长时间的语言才开始翻译。

“君侯说,若有需要,他可为咱们在草原中寻找方向”

说完,包括刘彻在内的好多双眼睛都暗戳戳地看向闻棠。

这才几天啊?!

就把浑邪王给调成这样了!

第64章 霍光

闻棠现在已经可以很平淡地面对这几十上百道目光,并报之以一个礼貌微笑。

谢邀,方法很简单。

先给投降的敌人小小展示一下我们大汉的充沛武德,然后再用爱感化他们。

天子对浑邪王的投诚之语很满意,举酒而谈,告诉他只要能为大汉立功,金银战马牛羊田宅,应有尽有。

这可是大汉天子的承诺啊,说得浑邪王更有斗志了。

草原资源紧张,造就了匈奴人不在意礼义廉耻只重视自己利益的性格,浑邪王虽不用为牛羊衣袍而追逐求取,但自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只做对自己有利的决定,更何况他已经杀了休屠王,和单于决裂,草原是肯定回不去的,还不如在大汉多得点利益。

没办法,汉人给的太多了,翻阅史书,会发现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许多都尚有势力,例如浑邪王,他最穷的时候手下还有几千士兵呢,但去匈奴的汉人将领那可真是走投无路,把草原当成他们第二次发家的据点了。

虽然目前为止发家的概率为0。

要么是被匈奴大军打得只剩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只能投降保命,要么是像韩王信那样政治斗争失败,不得不遁走匈奴的,都能在大汉当将军搞政治了,人家也不缺那点牛羊和帐篷。

甚至可能草原上呼啸的冷风一吹,会直接把韩王信在中原养尊处优的白净小脸都给吹皴了。

无论浑邪王是否真心归汉,说的那些话是为利所驱,还是迫不得已,刘彻都不在乎,至少他是实实在在为大汉增加了三万人口,这些匈奴人可以去修建昆明池、建设边郡或者开垦田地,接下来的事情只需要交给时间解决。

一年两年,十年八年看不出来什么成效,但是一百年、二百年、千年之后,这三万人的子孙后代都会成为说汉话、穿汉服、顾及汉之礼义廉耻的汉人。

往近处说,浑邪王这种老奸巨猾的,也能在草原、沙漠、雪山、高原等各种汉人不熟悉的地形里找到路。

此时居住在西南方湟水谷地的诸位羌人君长们莫名感到一阵冷意:好冷,我们是被什么野兽盯上了吗?

宴席上,天子和降王都很开心,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话,但有人可就要忧虑喽。

若问座中叹息谁最多,当然是这满殿的武将了。

张次公/赵破奴/公叔敖等武将:我们大汉的晋升渠道现在已经卷成这样了吗,不光要和本地武将们比战绩,还要和这些带资进汉的外族蛮夷们比能力。

官场不好混哦。

文臣:呵,你们以为我们就过得很轻松吗?

那位经常为刘彻写文书军报的吾丘寿王率先起身敬酒:“陛下有圣人之德,宣召四方之士,以至贤臣名将在朝,白麒现世,仙人降下仙粮祥瑞,使天下晏然,海内安乐,大汉有奋击之威,使四夷臣服,浑邪王率兵归汉,南越王遣使入朝,大汉之德,长乐未央!”

其余文臣:……

想出来这么多词你累不累啊?!

乐师趁机以钟鼓丝竹奏出《盛德》礼乐,乐声美妙和谐,宽广和美,内里又蕴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