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宠又得势,自然而然就要回报提携娘家。当时正赶上皇帝自认为坐稳皇位,踌躇满志想要给当年看不上他的勋贵世家一点颜色悄悄,苗家乘势而起。
不过苗家原本也只是京城中下等人家,祖上也阔过也出过一品大员,但到了苗贵妃这一代……起码在苗贵妃入宫前兄弟们无论嫡出庶出,是连世家子弟必去“刷学历”的官学都读不起的。
顺便一提,想入学京城官学也不是非家世钱财到位不可,才学过人外表出众也是可以中选的。
由此可见,苗贵妃的兄弟们都是什么样的水平……大多庸碌,少部分废物罢了。
矬子里挑将军的话,只有苗贵妃的亲哥哥“脱颖而出”:在皇帝与苗贵妃的多重关照之下,前前后后花了十多年,才真真假假勉强凑够了军功升任一品,接着玩了脏招儿,给原本的东关大将军扣了个通敌的帽子,取而代之。
然后苗贵妃发现自己一向恭谨沉稳几乎予取予求的大哥……忽然就使唤不动了!她气得好几天没睡好,却也不太意外,大哥那边写信“已读不回”她就打发人回娘家追问家中是不是生了变故,如今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苗贵妃的母亲和大嫂二嫂第二天便入宫,跪在苗贵妃面前指天发誓:若有异心不得好死。
苗贵妃神情不变,都没让母亲和嫂子们站起来,顺势问了问家里的情况,就把母亲她们打发出宫。
话说刚入宫那会儿苗贵妃或许还比较天真,现在她成了两位皇子的母亲,可不像以前那么好让娘家糊弄了。
好几年前,她就知道自己读书不多,哪怕做了一家独大的贵妃见识依旧有限,因此格外关注两个儿子的学业。
皇帝再疼她,她也跟皇帝有几分夫妻之前,也不得不承认:皇帝比较不学无术,偏听偏信喜怒无常,没气量的同时也没什么手段。
连太子这样出色的嫡子都要嫉妒……这样的皇帝不至于丢掉皇位,但被架空也是迟早的事儿。
她的儿子可绝不能重蹈皇帝的覆辙!心里相当的有数的苗贵妃自从儿子开始读书,每次见到两个儿子,都要试着问问儿子最近太傅都讲了些什么。
两位皇子都挺亲近母亲,也就不怎么敷衍,有问必答。
如此好多年下来,苗贵妃从儿子们那儿学到了“二手史书”,尤其是苗家发迹,太傅就着重提了提前朝外戚如何作乱又落得何等下场,苗贵妃听说不急不恼,心里反而感谢太傅绕着弯儿给她提了醒。
那就是对她父亲和大哥而言,有个皇帝外孙(外甥),又怎么比得过自己做皇帝来得痛快?
当然,她父亲和大哥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野心,但当大哥前往东关坐镇,手握兵权,哪怕边军副将们未必全受驱策,父兄的野心只怕就不受控制地疯涨了。
苗贵妃思来想去,觉得她大哥忽然间不理会她,只能是这样的原因。而母亲和嫂子进宫来便是一副理亏的模样,话里话外都想先稳住她,更验证了她的猜测。
她真真怒极反笑:这还没怎么样,娘家亲大哥先来了次得志便猖狂,而娘家态度更是让她心寒,得了兵权她这个贵妃她的两个皇子就没什么用了是吧?
再往深处想,苗贵妃都有些不寒而栗。
听了不少史书的她觉得娘家再下一步可能要除掉皇帝,让她做太后,而她的儿子则是傀儡皇帝。她大哥先挟天子以令诸侯,等时机差不多,逼迫皇帝外甥退位,再过几年找机会弄点意外,让外甥先后去世……她相信这种事儿她大哥绝对做得出来。
既然娘家不仁,她也没什么好说,横竖先下手为强,各凭本事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苗贵妃会建议皇帝御驾亲征……皇帝调兵遣将,自能顺理成章地削弱她大哥的兵权!
苗贵妃固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