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31 / 35)

星光海岸 姑娘别哭 91775 字 6天前

二:综合体处于沿海地带,应对台风的能力还要加强。这次台风损毁了一些树木,也有个别民宿玻璃被砸坏。除了修缮外,要计划采用更好的材料。

三:对于临时投靠人员的接待。吴裳是在开会前才知道,在台风过境的时候,有大车司机和过路旅客来临时躲避。但因为数量太多,他们没能妥善接待。吴裳认为停车场需要扩建,还有临时民宿,类似于青旅,也要提上日程。

四:对于海边游玩安全,更要提高警惕。吴裳挑头对综合体所有的地方进行动线规划,把每一个游玩点和风险点都标注出来,做成游玩手册,发给每一个入住的游客,并口头宣讲。

综合体要做好,每一个细节都要想到。哪怕想不到,遇到问题后也要快速升级。一般这样的会议,大家都会讨论,然后马上执行。这次也不例外,宋景当即就去安排养老院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医学知识学习考核的事,许姐姐主动认领了游玩手册和青旅的事。总之会开的很快,一个小时后就结束了。

吴裳看着大家离开,她自己则坐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思考。她要想自己还有哪些遗漏,以及综合体开业前后的一些工作。从她冒出搞“千溪欢迎你”的念头到确定要搞综合体,已经过了五年。

人的一生究竟能有多少有意义的五年,吴裳说不清楚。她回忆自己的这五年,风里雨里,过关斩将,终于熬到了它曙光乍现的时刻。心里难免唏嘘,偶尔也会想:如果外婆和姆妈在该有多好?

吴裳对她儿时的千溪记忆犹新。

她记得码头的船天不亮就鸣笛出发,岸边站着送别的人。船跑的方向或远或近、或东或西。如果是捕鱼打捞的还好,一般过一两个夜晚,就会满载着海鲜归航。如果是货船,那就一站又一站,驶向远方。短则三五天,长则三两月。千溪人就是依靠这个生活的。

每天忙碌,但日子清苦。因为无论是货还是海鲜,都要经过一道又一道,不掌管生意的源头,是赚不到大钱的。

后来沿海经济发展,千溪人想走出去。他们走到温州、上海、福建、广东,但大多做一些小生意,也只能维持温饱。

2010年前后,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春风吹到了海洲。海洲政府决议打造一个沿海产业带,籍由大海将生意四散。那时千溪人很开心,因为政府说要拆迁改建。拆迁啊,拆迁多好啊。改建多好啊。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临海村。千溪人就叹气,又要继续贫苦了啊。

吴裳从前是一个小人物,她只关注自己的温饱,只想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她从没有考虑过千溪的发展,因为她没有能力,也觉得那或许是更厉害的人该考虑的问题。

她原本是想离开千溪、离开海洲的。她原本想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然而生活或许自有安排,它推着她,一步步走到今天。吴裳谦虚地认为自己是被选择的,因为她根本不具备那样的能力。

但她竟然也走到了今天。

吴裳仰仰在沙滩上,看着云、听着海浪声和游人的欢笑声。林在堂什么时候来的她不知道。

林在堂安静地躺在她身边。

他心里很安宁。

从前那些兵荒马乱、不务正业的家人、肮脏残酷的商业竞争好像都离他远去了似的。他知道那些并没真的离开,而是当他真正学会放弃、取舍、斗争和选择后,他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现在学会跳出去看待这些事,就像爷爷说的:这并非针对你,而是因为那个人恰恰是你。林在堂重新回到临海园区后,每天都会经过星光厂。工人们会跟他打招呼,也有人去他的新厂参观。起初林在堂是有恍如隔世之感的。他觉得自己的身份错位了。

但是台风过后,当新厂的机器重新轰鸣起来以后,他的灵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