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车,没往家里去,而是去了位于秀水街附近的布料店。
昨天,她接到刘艳娟的电话,说是听表哥说,燕市这边有一大批粤省出口转内销的化纤纺织品,也就是俗称的的确良布料,不要票,而且价格便宜。她连售卖这批布料的地方都打听过了,拜托颜丹霞一定要帮她买些回去。
她跟刚分来不久,被安排到技改办的大学生谈起了恋爱,本来就爱美,再加上女为悦己者容,更加注重外貌,总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够穿,冬天还没过,就开始操心春夏时穿什么。
颜丹霞:“你确定要花掉两个月的工资?现在咱们国家的很多日用品都不再是供不应求,而是出现了大量的积压,说不定哪天,的确良就会降价,甚至不再凭票购买了,你囤这么多的布料,又只能热天穿,得穿到什么时候啊?”
颜丹霞跟秦今朝在一起后,就养成了阅读三级党报的习惯,秦今朝也教会了她看报纸的方式和方法,能看出很多在字面上看不出来的问题,还有背后隐藏着的东西。
比如,今年10月份的《日报》上就刊登过《关于加强化纤纺织品、手表等商品价格管理的通知》,上面明确说明,部分日用品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并且出现了积压情况。说很多物品的价格偏高,不合理,会逐步地调整价格和供应体系等。
将化纤品会降价写在了明面上,刘艳娟这时候大量购买显然是不明智的。
颜丹霞将这些都清楚告知刘艳娟,但她并不太相信,说:“咋可能买布不用票呢?那岂不成了资本主义了?”
颜丹霞想给她解释一下国家当初之所以制定凭票购买政策是因为外部环境恶劣,导致了生产力严重不足,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限,如今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完全可以满足老百姓们的日常需求,放开购买政策是必然的,但是想想,这些道理未必能和刘艳娟说得清楚,便暂时答应了她,反正到时候买多买少都由自己做主。
回到海州厂的秦今朝又开始投入到工作中。
上午,他就去了沈岳良办公室,跟他汇报这段时间自己的工作,还有“管控一体化”项目的进展。
沈岳良对他这段时间的表现给予了肯定,说:“我们就耐心地等待吧。跻身到国家级项目的,哪一个不是重重评估,慎之又慎的?已经到这个层面了,就不是单单一个海州厂,一个项目小组的事儿了。”
沈岳良对于这个项目的结果是乐观的,看着秦今朝这张脸,就莫名有信心。他也是全程参与了“管控一体化”项目的设计、规划的,从最初秦今朝的一个框架性的构思,一点点添加骨骼、血肉,凝聚了无数人的聪明才智和巧思。自然也明白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对化工行业乃至整个工业的影响力。
秦今朝点点头,很认同沈岳良的话,说:“万一没能在计划委员会那里立项,我们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
这么大项目的研发,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人力,如果是两年之前,沈岳良只会以为是黄粱美梦,但如今,他却不这样认为了。
他拍拍秦今朝的胳膊,笑着说,“你知道我一直都支持你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海州厂的大事儿,沈岳良就催促他:“赶紧回办公室吧,很多人都在等着跟你汇报工作。”
这话听起来没有酸味,也没有嫉妒,就只是单纯的调侃,却难得地让秦今朝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沈岳良很少看见秦今朝这个样子,哈哈笑了两声说:“放心,我只是开个玩笑,没有别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的“官瘾”,经历了心态从平和到膨胀,再到平和的过程,他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做技术方面的工作,现在海州厂创新、改进技术的氛围极为浓厚,他也起了发挥所长的心思。
秦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