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6 / 50)

,还有这里……”

这是经过自己修改几次,反复验证的稿子,是说起来简单,但完全没有想到地方,经颜丹霞一提醒,便有种“真是这样,我怎么没想到呢”的感觉。

他连忙拿起笔,修改这些地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理论知识学了不少,在实践上经验太少了。”秦今朝感慨着。

颜丹霞心想,他可真谦虚,便说道:“你要是都会,自己就把活都干了,也就用不着我们了。”

说一出口,才意识到自己在开玩笑,心里头惊讶,看来变了的不光是陈向阳,还有自己啊!

秦今朝哈哈就笑,笑容灿烂,露出一口白牙,像是冬日暖阳一般耀人眼。

“所以说,才需要小组每个成员分工合作啊!我们的优势互补,各有擅长,哪儿有干不成的事儿!”

一席话说得人愈加振奋。

第22章

时间跨入到1980, 这个注定不一样的年份中。

1月1号,全厂休息一天,职工们欢呼雀跃。

下午, 工会组织了迎新年歌舞晚会, 在工人俱乐部二层多功能大厅举办, 采用茶话会的形式,没有设置舞台,只在中间留出一条宽宽的通道来, 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唱歌、跳舞。

这些热闹和310房间里的几人无关。

此时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几件做好的零部件和工具。秦今朝、陈向阳还有徐良几人围在一起, 目光都投在颜丹霞的双手上。

她正利用工具,将这些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灵巧的双手像是穿花蝴蝶一般,不管是零部件还是工具,都是金属材质制成的, 颇有些分量, 但在她的手中,却轻飘飘的, 宛如转动着的风车。

他们要组装的,是装置的核心部位, 这一部分是整个装置能否成功的核心关键。所以秦今朝提议先制作这一部分。

这部分也是结构最复杂,部件最多的部位,颜丹霞负责做这些零部件,而陈向阳负责做虽然体积更大,但技术难度相对比较小的主体结构。

一开始就做难度最大的,如果迟迟做不成功, 很容易打击自信心, 但秦今朝相信颜丹霞的能力, 对于她这样的人来说,越难就越有挑战性,越能激起她的干劲儿。

果然,颜丹霞非但没觉得为难,反而觉得正该如此。

有些人喜欢先易后难,有些人就喜欢先难后易。

颜丹霞和陈向阳都没让秦今朝失望。只半个月不到的时间,这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便已经制作了出来。

这里面的每一个,都像一件工艺品,即便还没有做过组装测试,颜丹霞也将每个零部件打磨得光滑、润亮,这即是她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自信。

在几双眼睛的注视中,颜丹霞将零部件一件件地组装起来。

张海洋悄悄地打开门,待露出一条可容一人通过的细缝后,抱着怀里的东西,闪身进来。见自己的到来,没有惊动到工作台认真工作的人,这才放心,将怀里的提包悄悄放到自己办公桌上,然后抻头望着工作台,屏住呼吸,心里头一直祈祷着,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

颜丹霞的速度太快,也就十分钟左右,便组建完成。

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每个人都上手去,将那个中心装置双手抬起来,甩一甩,砸一砸,想试试它结不结实。

事实证明,严丝合缝的,就像它天生就是如此似的。

这就说明了,秦今朝的设计尺寸没有问题,颜丹霞和陈向阳的制作手艺更加没问题!

张海洋的脸上也露出大大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子与荣有焉的自豪感,虽然他没有亲自参与到设计和制作中,但他也是技术革新小组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