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选一些有影响力的工人代表,挨个见面恳谈,将自己让工人们写报告的理由粉饰一番,说得合理,再上升到为了工厂,为了我国的化肥事业的高度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千方百计打动工人代表们。
做完这些,还不算完,会立刻帮助工人们争取利益,比如北方冬天水果欠缺,可以联系供销系统,让专门从产水果的地方调运一批水果来,当成福利发给工人们,如果找不到供销系统的关系,甚至可以让运销科大车队的司机们亲自跑一趟。
秦今朝和一线工人们实际接触过,他们的好恶很简单,真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一定会赢得他们的尊重。在那之后,本着这个原则,多多深入车间,了解这些工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求,真心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很快就忘掉之前的所作所为。
人嘛,是很擅长忘记的,又没有深仇大恨,不至于耿耿于怀,不能忘记。
用不了多长时间,书记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一个好书记的形象就算是立住了。
当晚,他给家里写信,跟父亲探讨梅书记的问题,也写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封好信封,写了地址,贴上八分钱的邮票,扔去了厂门口写着外阜的邮筒里。接下来,就是等待父亲的回信了。
自从来了海州厂,不能经常跟父亲面对面讨论这些,只能依靠写信。海州和燕市不算远,邮寄平信,三天左右就能收到,一般情况下,一周之内就能收到回信,速度还是挺快的。
文字有着不同于话语的表达能力,更容易让人敞开心扉,和家人以及父亲的联系反而更紧密,更贴近了,而据父亲说,也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了他的成长,思想上趋于成熟,为人处世上愈加游刃有余,已经基本具备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站在梅书记的角度,他自信自己那样处理是非常得体的,他希望父亲能给予肯定,同时期待着能给更多意见和指导。
对于父亲的观念和处世方法,他会参考,但不会全盘接受,父亲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丰富的处事经验,但他自己有着聪明的头脑,还有二十出头毛头小伙子这个年龄优势,他有犯错的资本,也不怕犯错。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要犯了错之后,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成,以后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好。
他从小到大,几乎是一帆风顺的,生在高知、富裕的家庭,社会乱着的那些年,他都在学校读书,73年,他正好高三,那时候短暂地恢复了高考,他有了考大学的机会,虽然因为白卷事件,高考被取消,但成绩却没有作废,他考上了化工大学。
那年,因着他们这些成绩优异的高考生,化工大学临时复课,将下放到农村、工厂里的教授、讲师们召回来,重新开课。
没有教材不要紧,学校四处去寻摸五六十年代的课本,寻不着的,教授就自己手写教材……
虽然条件艰苦些,但是真正能学到东西的。
后来,还未毕业就随着考察团出访国外,毕业就进了化工部,后来想去下面历练,看中了海州厂,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的就来了。
秦今朝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但已经做好了经受挫折的准备,他坚信,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有强大的内心,都可以挺过去。
所以,不管在海州厂,是一帆风顺也好,是充满磨难也好,他都能坦然面对。
第18章
雪停的第二天, 整个海州大化厂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多数人出门,不太敢骑自行车了, 唯恐哪块雪化成水, 流到路面, 形成了冰。
早晨进入厂区的大军中,只有寥寥几辆自行车,都是二十来岁, 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子,骑出了“别人不敢, 就我敢”的